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第二节 马祖常及其诗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0-17页 |
第一章 马祖常的家世、生平与著述 | 第17-31页 |
第一节 马祖常的家世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马祖常的生平 | 第18-27页 |
一、禀赋聪慧,自幼好学 | 第19-20页 |
二、博通经史,壮游山河 | 第20-22页 |
三、初入仕途,风神秀异 | 第22-24页 |
四、才思卓荦,中原硕儒 | 第24-26页 |
五、优游林泉,耕田读书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石田先生文集》的版本及流传 | 第27-31页 |
第二章 马祖常的交游活动 | 第31-54页 |
第一节 师门后生 | 第31-38页 |
第二节 馆阁同僚 | 第38-49页 |
第三节 西域故人 | 第49-51页 |
第四节 神仙道士 | 第51-54页 |
第三章 马祖常的思想与创作之关系 | 第54-68页 |
第一节 马氏家族的宗教信仰变化及其对马祖常人格精神之熏陶 | 第54-57页 |
第二节 马祖常的壮游经历及其对文学创作之影响 | 第57-61页 |
一、随父漂泊,居无定所 | 第57-59页 |
二、辞亲去国,仗剑远游 | 第59-60页 |
三、步入仕途,扈驾上都 | 第60-61页 |
第三节 马祖常的仕途经历与政治主张 | 第61-64页 |
第四节 元代后期文坛与西域少数民族作家群体的崛起 | 第64-68页 |
一、元代后期的文坛状况 | 第64-66页 |
二、元代西域少数民族作家群体的崛起 | 第66-68页 |
第四章 马祖常诗歌的主题取向及题材内容 | 第68-111页 |
第一节 马祖常诗歌的主题取向 | 第68-74页 |
一、体察民情,心忧黎元 | 第68-70页 |
二、揭露窳政,针砭时弊 | 第70-73页 |
三、避官遁世,归隐山林 | 第73-74页 |
第二节 马祖常诗歌的题材内容 | 第74-111页 |
一、质朴刚健、清新爽朗的边塞诗 | 第74-81页 |
二、圆密清丽、情深意重的应制赠答诗 | 第81-89页 |
三、雅而不媚、清而不浮的题画诗 | 第89-94页 |
四、沉雄悲壮、饱含深情的咏史怀古诗 | 第94-100页 |
五、言为心声、托物抒怀的咏物诗 | 第100-104页 |
六、清新灵动、静逸优美的山水田园诗 | 第104-108页 |
七、晓畅平易、精练自然的竹枝词 | 第108-111页 |
第五章 马祖常诗歌的艺术特征 | 第111-125页 |
一、典丽雅正,宗唐得古 | 第111-115页 |
二、注重学问,才力富健 | 第115-118页 |
三、绮丽清新,浑然天成 | 第118-120页 |
四、风格多样,刚柔兼济 | 第120-122页 |
五、意象独特,诗意清拔 | 第122-125页 |
第六章 马祖常的散文创作 | 第125-140页 |
第一节 马祖常散文的题材内容 | 第125-134页 |
一、表彰节义、树立典范的碑传文 | 第125-127页 |
二、有感而发、揭露时弊的政论文 | 第127-129页 |
三、情景交融、富有哲理的游记文 | 第129-131页 |
四、发人深思、真切自然的酬人文 | 第131-132页 |
五、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辞赋 | 第132-134页 |
第二节 马祖常散文的写作特色 | 第134-140页 |
一、文宗秦汉,以古为美 | 第135-136页 |
二、经世载道,缘情绘事 | 第136-137页 |
三、语言质朴,淡中见真 | 第137-140页 |
结语 马祖常诗文创作的地位及影响 | 第140-14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2-145页 |
后记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