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我国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分析 | 第9-12页 |
(一)人权保障的需要 | 第9-10页 |
(二)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 | 第10-12页 |
二、我国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之立法不足与实践困境 | 第12-23页 |
(一)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范围过窄 | 第12-16页 |
(二)非法实物证据排除条件严苛,排除难 | 第16-21页 |
(三)程序性裁判空间的缺失 | 第21-23页 |
三、我国非法实物证据排除难的原因 | 第23-30页 |
(一)重证明力、轻证据能力,非法实物证据排除基点不明 | 第23-25页 |
(二)采用印证证明模式,法官不敢排除非法实物证据 | 第25-26页 |
(三)奉行案卷笔录中心主义,法官不愿意排除非法实物证据 | 第26-28页 |
(四)我国传统三机关关系定位制约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实现 | 第28-30页 |
四、我国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完善 | 第30-37页 |
(一)明确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基点 | 第30页 |
(二)拓宽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 | 第30-32页 |
(三)完善非法实物证据排除的条件 | 第32-34页 |
(四)确立独立的程序性裁判性空间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