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6页 |
1.1.1 虚拟试验概述 | 第13-14页 |
1.1.2 虚拟试验对网络的需求 | 第14页 |
1.1.3 虚拟试验对网络测量的需求 | 第14-16页 |
1.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2 网络层析成像技术概述 | 第16-20页 |
1.2.1 网络模型 | 第16-19页 |
1.2.2 端到端探测方法 | 第19页 |
1.2.3 基本假设 | 第19页 |
1.2.4 基本模型 | 第19-20页 |
1.3 基于层析成像的网络参数估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20-32页 |
1.3.1 网络拓扑估计方法 | 第20-26页 |
1.3.2 链路丢包率估计方法 | 第26-32页 |
1.4 虚拟试验的网络测量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2章 网络拓扑估计方法 | 第36-63页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2.2 节点间相关性度量 | 第37-43页 |
2.2.1 基于多播探测的加性特征量 | 第38-40页 |
2.2.2 基于单播探测的加性特征量 | 第40-43页 |
2.3 基于探测包重组和公共路径匹配的拓扑估计方法 | 第43-55页 |
2.3.1 基于探测包重组的节点对相似度估计 | 第43-46页 |
2.3.2 基于公共路径匹配的拓扑结构估计 | 第46-52页 |
2.3.3 算法性能分析 | 第52-55页 |
2.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5-61页 |
2.4.1 拓扑估计准确性验证实验 | 第55-58页 |
2.4.2 拓扑估计效率验证实验 | 第58-6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3章 单源网络链路丢包率估计方法 | 第63-84页 |
3.1 引言 | 第63-64页 |
3.2 网络丢包模型 | 第64-67页 |
3.2.1 马尔科夫模型 | 第64-65页 |
3.2.2 吉尔伯特模型 | 第65-66页 |
3.2.3 伯努利模型 | 第66-67页 |
3.3 基于EM的链路丢包率估计方法 | 第67-70页 |
3.4 子树丢包模式下的链路丢包率快速估计方法 | 第70-78页 |
3.4.1 链路丢包率初始值计算 | 第70-71页 |
3.4.2 网络拓扑传输状态独立区域划分 | 第71-74页 |
3.4.3 子树丢包模式 | 第74-76页 |
3.4.4 链路丢包率计算 | 第76-77页 |
3.4.5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77-78页 |
3.5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8-83页 |
3.5.1 MATLAB模型仿真实验 | 第79-81页 |
3.5.2 NS2仿真实验 | 第81-8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4章 多源网络链路丢包率估计方法 | 第84-102页 |
4.1 引言 | 第84-85页 |
4.2 网络模型和假设 | 第85-87页 |
4.2.1 多源多目标网络模型 | 第85-86页 |
4.2.2 丢包模型假设 | 第86-87页 |
4.3 基于拓扑变换的链路丢包率估计 | 第87-97页 |
4.3.1 多源多目标网络拓扑变换 | 第88-89页 |
4.3.2 变换后树型拓扑链路丢包率求解 | 第89-93页 |
4.3.3 变换后倒树型拓扑链路丢包率求解 | 第93-95页 |
4.3.4 多源拓扑链路丢包率计算 | 第95-96页 |
4.3.5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96-97页 |
4.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97-10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个人简历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