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父与子:从弑父到无父 | 第6-21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6-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三、研究意义:“父子”母题的现代意义 | 第15-19页 |
四、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灰色天空:“无父”影像世界概观 | 第21-33页 |
第一节 无父的痛楚:父亲如何消失? | 第21-25页 |
第二节 人物类型:一种表意的载体 | 第25-29页 |
第三节 影像策略:第五代后的三种变化 | 第29-33页 |
第二章 想象父亲:“代偿”的多种模式 | 第33-47页 |
第一节 “师父”:一日为师并非终生为父 | 第34-41页 |
第二节 “养父/继父”:养不教,父之过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母代父职”:无父时的无奈选择 | 第43-47页 |
第三章 影像即隐喻:“无父”的映照和投影 | 第47-59页 |
第一节 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创作 | 第49-53页 |
第二节 作为一种社会性行为 | 第53-59页 |
结语 父亲的悖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第五代”后大陆电影中“无父”相关电影片目表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