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法视角下同性恋者的婚姻权保护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引言 | 第10-14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2-13页 |
1.3.2 创新点 | 第13-14页 |
2.同性恋者婚姻权序说 | 第14-20页 |
2.1 同性恋者婚姻权的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2.2 同性恋者婚姻权的国际法基础 | 第15-16页 |
2.3 同性恋者婚姻权的人权基础 | 第16-19页 |
2.3.1 同性恋者的自由权 | 第17-18页 |
2.3.2 同性恋者的平等权 | 第18-19页 |
2.4 保护同性恋者婚姻权的人权意义 | 第19-20页 |
3、国外同性恋者婚姻权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 第20-29页 |
3.1 美国 | 第20-23页 |
3.1.1 同性恋者婚姻权的立法发展 | 第20-21页 |
3.1.2 Obergefell案的法律意义 | 第21-23页 |
3.2 荷兰 | 第23-25页 |
3.2.1 同性恋者婚姻权的立法发展 | 第23-24页 |
3.2.2 荷兰的注册伴侣模式 | 第24-25页 |
3.3 法国 | 第25-29页 |
3.3.1 同性恋者婚姻权的立法发展 | 第25-26页 |
3.3.2 法国的互助契约模式 | 第26-29页 |
4.我国同性恋者婚姻权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 第29-36页 |
4.1 同性恋者婚姻权的立法争论与阻碍 | 第29-32页 |
4.1.1 我国对同性恋者婚姻权的法律立场 | 第29-31页 |
4.1.2 我国同性恋者婚姻权的立法阻碍 | 第31-32页 |
4.2 我国同性婚姻案例及法律困惑 | 第32-36页 |
4.2.1 上海首例“同夫”离婚案 | 第32-34页 |
4.2.2 首例同居经济纠纷案 | 第34-35页 |
4.2.3 首例婚姻权维权案 | 第35-36页 |
5.对我国同性恋者婚姻权保护的法律思考 | 第36-45页 |
5.1 国外同性恋者婚姻与我国法律制度的碰撞 | 第36-38页 |
5.1.1 关于国外同性婚姻的法律适用 | 第36-37页 |
5.1.2 对国外同性婚姻判决的司法协助 | 第37-38页 |
5.2 保护同性恋者婚姻权的必要性 | 第38-40页 |
5.2.1 保护基本权利的必要 | 第38-39页 |
5.2.2 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 | 第39页 |
5.2.3 接轨国际司法的必要 | 第39-40页 |
5.3 我国同性恋者婚姻权保护的立法与司法设计 | 第40-45页 |
5.3.1 制定保护同性恋者婚姻权的法律 | 第40-41页 |
5.3.2 实行注册伴侣模式的可行性 | 第41-42页 |
5.3.3 借鉴国外司法机关的审判理念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