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强1区块低渗砂岩储层开发方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油田概况 | 第11-13页 |
1.1 现有资料情况 | 第11-12页 |
1.2 前人勘探概况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油田地质特征 | 第13-41页 |
2.1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13-21页 |
2.1.1 研究区构造描述 | 第13页 |
2.1.2 地层划分情况 | 第13-16页 |
2.1.3 层组地层标志特征 | 第16-21页 |
2.2 构造发育特征 | 第21-22页 |
2.3 储层发育情况 | 第22-32页 |
2.3.1 储层沉积特点 | 第22-25页 |
2.3.2 储层展布情况 | 第25-26页 |
2.3.3 岩石矿物成份特征 | 第26-28页 |
2.3.4 储层孔渗特征 | 第28页 |
2.3.5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宏观) | 第28-29页 |
2.3.6 储层孔隙度特征(微观) | 第29-32页 |
2.4 储层敏感性特征对渗流的影响 | 第32-36页 |
2.4.1 储层碱敏性分析 | 第32页 |
2.4.2 储层盐敏性分析 | 第32-33页 |
2.4.3 储层酸敏性分析 | 第33-34页 |
2.4.4 储层水敏性分析 | 第34-35页 |
2.4.5 储层速敏性分析 | 第35-36页 |
2.5 储层油藏分析情况 | 第36-39页 |
2.5.1 油气成藏特点 | 第36-39页 |
2.5.2 油层展布特征 | 第39页 |
2.6 储层流体特征 | 第39-41页 |
2.6.1 已钻井原油性质 | 第39-40页 |
2.6.2 气水特征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试油试采及试注分析 | 第41-49页 |
3.1 试油试采分析与认识 | 第41-46页 |
3.1.1 试油与试采分析 | 第41-44页 |
3.1.2 试油试采认识 | 第44-46页 |
3.2 试注效果分析 | 第46-49页 |
3.2.1 注水井生产状况 | 第46页 |
3.2.2 注水井吸水状况分析 | 第46-49页 |
第四章 油藏工程设计 | 第49-57页 |
4.1 开发方式选择 | 第49-50页 |
4.1.1 注水开发的可行性 | 第49-50页 |
4.1.1.1 采取注水开发 | 第49-50页 |
4.1.1.2 注水提高采收率效果好 | 第50页 |
4.1.1.3 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 | 第50页 |
4.2 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 第50-51页 |
4.3 网、井距的确定 | 第51-54页 |
4.3.1 井网 | 第51页 |
4.3.2 井距 | 第51-54页 |
4.3.2.1 合理井距的确定 | 第51-53页 |
4.3.2.2 井排方向的确定 | 第53页 |
4.3.2.3 合理井、排距确定 | 第53-54页 |
4.4 注水方式 | 第54-56页 |
4.4.1 注采井布置方式 | 第54页 |
4.4.2 注水时机的确定 | 第54页 |
4.4.3 注水井投产方式的确定 | 第54-55页 |
4.4.4 储层的保护对策 | 第55-56页 |
4.4.5 合理注采比及注入量的确定 | 第56页 |
4.5 注采压力系统与合理压力水平的确定 | 第56-57页 |
4.5.1 注水井的合理注入压力及确定 | 第56页 |
4.5.2 压力保持水平的确定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注采井别方案及开发指标设计 | 第57-63页 |
5.1 注采井别方案设计 | 第57页 |
5.2 开发初期单井配产 | 第57-60页 |
5.2.1 配产依据 | 第57-59页 |
5.2.2 初期单井配产结果 | 第59页 |
5.2.3 初期年平均产量设计 | 第59-60页 |
5.3 开发指标动态预测 | 第60-61页 |
5.3.1 稳产期的确定 | 第60页 |
5.3.3 含水率的确定及日产液量预测 | 第60页 |
5.3.4 注水量预测 | 第60-61页 |
5.4 动态开发指标的确定 | 第61-62页 |
5.5 产能预测 | 第62-63页 |
第六章 试注方案设计及实施 | 第63-66页 |
6.1 试注目的 | 第63页 |
6.2 试注试验区的选择 | 第63-64页 |
6.3 试注试验区方案优选 | 第64页 |
6.4 实施要求 | 第64-65页 |
6.5 试验区动态监测要求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