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D模型的青藏高速公路进藏客运量预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高速公路客运预测方法发展概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外MD模型预测方法发展概述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4页 |
2.1 MD模型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2.1.1 MD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15页 |
2.1.2 MD模型预测步骤 | 第15-16页 |
2.2 MD模型的基本概念 | 第16-20页 |
2.2.1 时间价值 | 第16-17页 |
2.2.2 出行效用 | 第17-18页 |
2.2.3 出行牺牲量 | 第18-20页 |
2.3 MD模型的计算 | 第20-23页 |
2.3.1 客运显化率的计算 | 第20-21页 |
2.3.2 潜在客运量的计算 | 第21-22页 |
2.3.3 未来年客运量的计算 | 第22页 |
2.3.4 转移与诱增客运量的计算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进藏出行特性分析 | 第24-45页 |
3.1 基本概念 | 第24-27页 |
3.1.1 客运出行的定义 | 第24页 |
3.1.2 交通小区的划分 | 第24-27页 |
3.2 出行调查 | 第27-30页 |
3.2.1 OD调查 | 第27-29页 |
3.2.2 出行意向调查 | 第29-30页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42页 |
3.3.1 进藏出行空间分布 | 第30-33页 |
3.3.2 进藏出行时间分布 | 第33-34页 |
3.3.3 进藏出行个人出行特征 | 第34-42页 |
3.4 进藏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3.5 进藏出行运输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进藏出行客运量预测的MD模型构建 | 第45-58页 |
4.1 MD模型的适应性分析 | 第45-46页 |
4.2 预测步骤 | 第46页 |
4.3 时间价值的确定 | 第46-48页 |
4.4 出行效用的确定 | 第48-50页 |
4.5 出行牺牲量的确定 | 第50-56页 |
4.5.1 指标选择 | 第50页 |
4.5.2 出行牺牲量各指标的计算 | 第50-54页 |
4.5.3 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4-56页 |
4.6 客运显化率的确定 | 第56页 |
4.7 未来年客运量的计算 | 第56-5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58-67页 |
5.1 通道综合客运量现状 | 第58-59页 |
5.2 通道客流现状分析 | 第59页 |
5.3 青藏高速公路MD模型客运量预测 | 第59-65页 |
5.3.1 时间价值的计算 | 第59-60页 |
5.3.2 出行牺牲量的计算 | 第60-61页 |
5.3.3 客运显化率的计算 | 第61-63页 |
5.3.4 未来年客运量的计算 | 第63-65页 |
5.4 客运量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65-66页 |
5.4.1 预测结果分析 | 第65页 |
5.4.2 预测有效性验证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67页 |
6.2 存在问题及下步研究计划 | 第67-69页 |
6.2.1 存在问题 | 第67页 |
6.2.2 下步研究计划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