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耐冬茎部传热传质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植物抗寒性研究第14-16页
        1.2.1 低温寒害发生机理第14-15页
        1.2.2 植物抗寒性作用机理第15-16页
    1.3 植物传热传质学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1 植物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第17-18页
        1.3.2 热动力学测量方法第18-20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第20-21页
2 耐冬茎部传热传质机制第21-29页
    2.1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21页
    2.2 茎部在植物生理代谢中的作用第21-22页
    2.3 植物茎部组成结构第22-24页
        2.3.1 植物茎部微观结构第23-24页
        2.3.2 植物茎部维管系统第24页
    2.4 植物茎内部及其与环境间的热质交换第24-27页
        2.4.1 植物茎内部传热传质机制第25-26页
        2.4.2 植物茎与环境间的传热机制第26-27页
    2.5 耐冬茎部传热传质物理模型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耐冬茎部物性参数的实验测定第29-35页
    3.1 耐冬茎部树材密度测定第29-30页
    3.2 耐冬茎部比热的测定第30-31页
        3.2.1 DSC1差示扫描量热仪第30页
        3.2.2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第30-31页
    3.3 耐冬茎部有效导热系数的测定第31-34页
        3.3.1 KD2 Pro热特性分析仪第31-32页
        3.3.2 测量耐冬茎部有效导热系数第32页
        3.3.3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耐冬茎部温度测定及传热热阻分析第35-46页
    4.1 耐冬茎部温度分布的实验研究第35-41页
        4.1.1 测定植物茎部温度的意义第35页
        4.1.2 温度测量仪器第35-36页
        4.1.3 实验测量冬季耐冬茎部温度分布第36-38页
        4.1.4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第38-41页
        4.1.5 误差分析第41页
    4.2 耐冬茎部等效热阻比拟分析第41-44页
        4.2.1 等效热阻比拟理论第41-42页
        4.2.2 茎部等效热阻模型建立依据第42页
        4.2.3 茎部等效热阻的理论计算第42-44页
    4.3 本章小结第44-46页
5 热动力学法测定植物茎部液流速率第46-58页
    5.1 热动力学法测定植物茎流概述第46页
    5.2 热平衡法测定耐冬茎流速率第46-50页
        5.2.1 茎热平衡法测量原理第47-48页
        5.2.2 SHB测量装置安装第48-49页
        5.2.3 SHB测量装置测定耐冬茎流速率第49-50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0-57页
        5.3.1 影响植物茎部液流输运速率的环境因子第52-56页
        5.3.2 植物茎部液流输运关系式第56页
        5.3.3 误差分析第56-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6 耐冬茎部传热传质仿真模拟第58-68页
    6.1 物性参数选取第58-59页
    6.2 植物茎部边材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第59-60页
        6.2.1 液流连续性方程第59页
        6.2.2 动量守恒方程第59-60页
        6.2.3 能量守恒方程第60页
    6.3 仿真模拟第60-66页
        6.3.1 前处理第60-62页
        6.3.2 模型验证第62-63页
        6.3.3 液流速率与大气温度输运关系式验证第63-64页
        6.3.4 冬季茎部温度场及水分输运情况的仿真模拟第64-66页
    6.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7 总结与展望第68-71页
    7.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第68-70页
        7.1.1 主要结论第68-70页
        7.1.2 创新点第70页
    7.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类型笑话对高、低攻击人格特质大学生外显攻击宣泄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Yb掺杂PbZrO3反铁电薄膜的相变行为及负电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