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18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第一节 相关融资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一、融资概念界定 | 第18页 |
二、政府债务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相关地方政府融资理论 | 第20-25页 |
一、凯恩斯主义理论 | 第20-22页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23页 |
三、财政分权理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Y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现状分析 | 第25-34页 |
第一节 Y镇概述和基本财政情况 | 第25页 |
第二节 Y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状 | 第25-32页 |
一、Y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二、Y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方式 | 第27-30页 |
三、Y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务数据 | 第30-32页 |
第三节 Y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 | 第32-34页 |
一、力保当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 第32页 |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 | 第32页 |
三、改善民生,优化公共服务 | 第32-33页 |
四、推进城镇化建设 | 第33-34页 |
第三章 Y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43页 |
第一节 政府平台管理不规范 | 第34-36页 |
一、平台设立混乱 | 第34-35页 |
二、债务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 第35页 |
三、政企不分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融资平台举债过度 | 第36-38页 |
第三节 融资平台信息披露有限 | 第38-39页 |
一、政府和财政部门对其缺乏制约能力 | 第38-39页 |
二、社会评估公司对其评估价值虚高 | 第39页 |
三、会计制度对其管理的缺位 | 第39页 |
第四节 融资平台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 | 第39-41页 |
一、政府缺乏风险意识 | 第40页 |
二、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40-41页 |
三、债务管理不规范 | 第41页 |
第五节 融资平台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优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健全平台法人治理,推进地方政府平台转型 | 第43-44页 |
一、优化政府平台公司架构 | 第43页 |
二、明确政府平台公司核心权力 | 第43-44页 |
三、对现有政府平台公司整合转型 | 第44页 |
第二节 完善债务融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4-45页 |
一、对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信息公开 | 第45页 |
二、对建设施工单位信息公开 | 第45页 |
三、对社会大众信息公开 | 第45页 |
第三节 提高政府风险管理水平,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第45-47页 |
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 第46页 |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第46页 |
三、形成风险控制体系 | 第46-47页 |
第四节 扩宽地方融资渠道,推进和发展新的公私合作模式 | 第47-48页 |
一、债务置换,减少融资规模,推进公共事业改革 | 第47页 |
二、进一步完善PPP模式,引入民营资本 | 第47-48页 |
第五节 盘活固定资产,创造现金流,优化资源配置 | 第48-50页 |
一、创新运用资产证券化 | 第48-49页 |
二、鼓励创立新型产业投资基金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