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太阳能电池之热载流子电池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符号和缩写表示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发阶段 | 第11-14页 |
| 1.2.1 基于硅片技术的太阳能电池 | 第11-12页 |
| 1.2.2 半导体薄膜电池 | 第12-13页 |
| 1.2.3“第三代”太阳能电池 | 第13-14页 |
| 1.3 我国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 1.4 国外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 | 第16页 |
| 1.5 太阳能电池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20-32页 |
| 2.1 本章引言 | 第20页 |
| 2.2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 第20-25页 |
| 2.2.1 无机太阳能电池 | 第22页 |
| 2.2.2 有机太阳能电池 | 第22-25页 |
| 2.3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性能参数 | 第25-27页 |
| 2.3.1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 | 第25-26页 |
| 2.3.2 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 第26-27页 |
| 2.4 无机太阳能电池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比较 | 第27-2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新型热载流子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研究 | 第32-42页 |
| 3.1 本章引言 | 第32页 |
| 3.2 太阳能电池热损耗机理 | 第32-33页 |
| 3.3 热载流子的概念 | 第33-34页 |
| 3.4 热载流子效应 | 第34页 |
| 3.5 热载流子太阳电池的研究 | 第34-38页 |
| 3.5.1 热载流子的形成方法 | 第36-37页 |
| 3.5.2 热载流子的冷却动力学 | 第37页 |
| 3.5.3 器件两端的接触 | 第37-38页 |
| 3.5.4 结论 | 第38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2-4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