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历史文献的明清福建民间防御性聚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课题研究的对象第11-19页
        1.2.1 概念的界定第11-13页
        1.2.2 时间的界定第13页
        1.2.3 研究对象第13-19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9-20页
    1.4 研究动态第20-23页
        1.4.1 北方防御性聚落的研究动态第20-21页
        1.4.2 南方地区防御性聚落的研究动态第21-23页
    1.5 研究的方法及论文框架第23-25页
        1.5.1 研究的方法第23页
        1.5.2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3-24页
        1.5.3 论文框架第24-25页
    1.6 课题的特色第25-27页
第2章 史料中福建防御性聚落的相关记载第27-43页
    2.1 历史文献的收集第27-32页
        2.1.1 官方史料文献第27-30页
        2.1.2 民间史料文献第30-32页
    2.2 防御性聚落时间的记载第32-34页
        2.2.1 土楼时间的记载第32-33页
        2.2.2 土堡时间的记载第33页
        2.2.3 村堡时间的记载第33页
        2.2.4 其他防御性聚落的记载第33-34页
    2.3 防御性聚落位置的记载第34-37页
        2.3.1 土楼位置的记载第34-35页
        2.3.2 土堡位置的记载第35-37页
        2.3.3 村堡位置的记载第37页
    2.4 防御性聚落相关事件的记载第37-40页
        2.4.1 匪寇事件的记载第37-38页
        2.4.2 建造事件的记载第38-40页
    2.5 其他的记载第40-42页
        2.5.1 形制的记载第40-41页
        2.5.2 建造形式第41页
        2.5.3 地名第41-42页
    2.6 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从史料看福建民间防御性聚落的发展第43-63页
    3.1 防御性聚落建造的影响因素第43-46页
        3.1.1 地理环境第43-44页
        3.1.2 战争因素第44页
        3.1.3 倭乱匪祸第44-45页
        3.1.4 民间械斗第45-46页
    3.2 防御性聚落大量兴建的历史时期第46-52页
        3.2.1 明中后期的民间防御性聚落第48-50页
        3.2.2 明末清初的民间防御性聚落第50-51页
        3.2.3 清中后期的民间防御性聚落第51-52页
    3.3 防御性聚落的区域分布情况第52-61页
        3.3.1 明中后期的民间防御性聚落的分布第54-56页
        3.3.2 明末清初时期的民间防御性聚落的分布第56-59页
        3.3.3 清中后期的民间防御性聚落的分布第59-61页
    3.4 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从史料看福建官方与民间防御性聚落的关系第63-87页
    4.1 福建明代之前军事防御性聚落第63-64页
        4.1.1 城池第63页
        4.1.2 山水寨第63-64页
    4.2 明代的卫所制度第64-79页
        4.2.1 福建的卫所第64-71页
        4.2.2 镇海卫城第71-73页
        4.2.3 惠安崇武所城第73-79页
    4.3 军事防御体系以及民间自我防卫的关系第79-85页
        4.3.1 军事防御体系的组成与民间防御第79-83页
        4.3.2 军事防御体系与民间防御聚落的相互影响第83-85页
    4.4 小结第85-87页
第5章 从史料看福建民间防御性聚落的营建第87-113页
    5.1 防御性聚落的建造与乡族社会第87-91页
    5.2 营建情形第91-93页
        5.2.1 组织方式第91-92页
        5.2.2 建造形式第92页
        5.2.3 经费来源第92-93页
    5.3 防御性聚落的营建分析——以泉上土堡为例第93-111页
        5.3.1 泉上土堡的概况第95-100页
        5.3.2 夯墙工具、工种第100-102页
        5.3.3 营建情况第102-111页
    5.4 小结第111-113页
第6章 结语第113-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附录第123-165页
    附录A:地方志史料收集及其版本情况第123-128页
    附录B:土楼的史料记载第128-130页
    附录C:土堡的史料记载第130-135页
    附录D:村堡的史料记载统计表第135-139页
    附录E:防御性聚落建造形式的史料记载统计表第139-142页
    附录F:《寨堡纪》、《堡城纪》等部分史料第142-147页
    附录G:《读史方舆纪要》中防御性聚落的记载统计表第147-158页
    附录H:史料中的部分寇变记载第158-159页
    附录I:附兵防总论 明林偕春第159-161页
    附录J:《海防大略》与制险诸同载惠安续志 ——张宇第161-162页
    附录K:图表目录第162-165页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的磨损机理及坡缕石改进其摩擦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公共权力意识的测量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