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岩溶基础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应用岩溶学研究 | 第16页 |
1.2.3 岩溶区路基整治现状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区区域概况 | 第21-27页 |
2.1 区域地质条件概况 | 第21-23页 |
2.1.1 地质情况概述及气象交通条件 | 第21页 |
2.1.2 区域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2.1.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2.2 试验段地质条件概况 | 第23-27页 |
2.2.1 试验段地形地貌及气象水文 | 第23-24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24-25页 |
2.2.3 地质构造 | 第25-26页 |
2.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27页 |
第3章 常见岩溶发育形态特征概述 | 第27-31页 |
3.1 岩溶形态命名原则 | 第27页 |
3.2 岩溶个体形态及其组合形式 | 第27-29页 |
3.2.1 岩溶个体形态 | 第28页 |
3.2.2 岩溶地貌组合形态 | 第28-29页 |
3.3 试验段岩溶主要发育形态概述 | 第29-31页 |
第4章 珠琳试验段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 第31-38页 |
4.1 试验段地下水径流途径 | 第31-33页 |
4.2 覆盖土层特征 | 第33-34页 |
4.3 地下岩溶发育特征 | 第34-38页 |
4.3.1 物探结果整理 | 第34-35页 |
4.3.2 钻探结果整理 | 第35-38页 |
第5章 珠琳试验段洼地岩溶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 第38-70页 |
5.1 洼地的形态要素、物质结构及水动力条件 | 第39-44页 |
5.1.1 洼地形态要素及物质结构 | 第39-40页 |
5.1.2 洼地的水动力条件分析 | 第40-44页 |
5.2 珠琳试验段洼地特征概述 | 第44-66页 |
5.2.1 DK476+200~DK476+450试验段洼地特征 | 第45-51页 |
5.2.2 DK476+450~DK476+776.76试验段洼地特征 | 第51-55页 |
5.2.3 DK477+052.18~DK477+180.47试验段洼地特征 | 第55-61页 |
5.2.4 DK477+760~DK478+018试验段洼地特征 | 第61-66页 |
5.3 洼地内部水动力条件 | 第66-67页 |
5.4 岩溶洼地工程特征分析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试验段常见岩溶发育形态数值模拟分析 | 第70-92页 |
6.1 数值模拟概述及数值软件相关简介 | 第70-71页 |
6.2 数值模型简介 | 第71-76页 |
6.3 建模各参数的选取以及边界条件的分析 | 第76-80页 |
6.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0-9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7章 云桂铁路岩溶路基整治原则措施研究 | 第92-96页 |
7.1 岩溶路基整治措施及适用条件 | 第92-94页 |
7.2 主要岩溶形态的整治措施 | 第94-95页 |
7.3 岩溶水的防治措施 | 第95页 |
7.4 试验段岩溶路基整治措施研究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