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煤矿乡镇型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8-9页
        1.1.1 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问题第8页
        1.1.2 城市绿道建设发展第8页
        1.1.3 江西省吉安市天河煤矿现状第8-9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9页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3 选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0-12页
        1.3.1 研究目标第10页
        1.3.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3 技术路线第11-12页
    1.4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2 煤矿乡镇型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第13-22页
    2.1 相关概念第13-14页
        2.1.1 煤矿乡镇第13页
        2.1.2 煤矿废弃地第13页
        2.1.3 景观再生第13-14页
        2.1.4 铁路景观第14页
    2.2 相关理论第14-22页
        2.2.1 可持续景观理论第14-15页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5-16页
        2.2.3 绿道理论第16-18页
        2.2.4 工业遗产保护理论第18-19页
        2.2.5 乡村景观理论第19-22页
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2-32页
    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2-27页
        3.1.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第22-23页
        3.1.2 国外相关实践案例研究第23-27页
        3.1.3 国外研究综述第27页
    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27-31页
        3.2.1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第27-28页
        3.2.2 国内相关实践案例研究第28-30页
        3.2.3 国内研究综述第30-31页
    3.3 存在问题第31-32页
4 煤矿乡镇型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对策第32-55页
    4.1 煤矿乡镇型废弃铁路景观特征第32-39页
        4.1.1 铁路特征第32-34页
        4.1.2 铁路周边工业元素特征第34-35页
        4.1.3 空间特征第35-37页
        4.1.4 环境特征第37页
        4.1.5 地域文化特征第37-39页
    4.2 煤矿乡镇型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利用模式第39-43页
        4.2.1 绿道第40页
        4.2.2 铁路文化主题公园第40-41页
        4.2.3 观光铁路线第41-43页
    4.3 煤矿乡镇型废弃铁路再生设计对策第43-55页
        4.3.1 铁路工业元素再生设计对策第43-45页
        4.3.2 铁路周边工业元素再生设计对策第45-46页
        4.3.3 煤矿废弃铁路生态环境再生对策第46-48页
        4.3.4 煤矿乡镇型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方法综述第48-55页
5 江西天河煤矿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第55-79页
    5.1 天河煤矿概况第55-61页
        5.1.1 区位概况第55页
        5.1.2 历史概况第55-56页
        5.1.3 自然环境概况第56-58页
        5.1.4 废弃铁路概况第58-61页
    5.2 天河煤矿废弃铁路景观特征第61-66页
        5.2.1 铁路特征第61-63页
        5.2.2 铁路周边工业元素特征第63页
        5.2.3 空间特征第63-64页
        5.2.4 环境特征第64-65页
        5.2.5 地域文化特征第65-66页
    5.3 天河煤矿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利用模式第66-67页
    5.4 天河煤矿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对策第67-79页
        5.4.1 废弃铁路工业元素再生设计对策第67-68页
        5.4.2 废弃铁路周边工业元素再生设计对策第68-70页
        5.4.3 废弃铁路景观节点再生设计方法第70-77页
        5.4.4 废弃铁路的生态环境再生设计对策第77-7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6.1 结论第79页
    6.2 创新点第79-80页
    6.3 研究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A:设计展板一第85-86页
附录A:设计展板二第86-87页
附录A:设计展板三第87-88页
附录B:图片来源清单第88-93页
作者简介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物联网产业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