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农民市民化的新型农村社区路径优化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导论第6-16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6-7页
        1.1.1 选题背景第6-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7-14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7-11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4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论文创新性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主要理论依据第16-23页
    2.1 相关概念第16-18页
        2.1.1 新型农村社区第16-17页
        2.1.2 农民市民化第17-18页
    2.2 主要理论依据第18-23页
        2.2.1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18-20页
        2.2.2 新型城镇化理论第20-21页
        2.2.3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第21-23页
第三章 新型农村社区是推进农民市民化的优选路径第23-30页
    3.1 农民市民化的主要路径第23-25页
        3.1.1 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第23-24页
        3.1.2 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路径第24-25页
        3.1.3 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村农民市民化建设路径第25页
    3.2 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农民市民化优选路径的比较优势第25-30页
        3.2.1 就地实现生活空间转变,市民化成本较低第26-27页
        3.2.2 农民的情感因素降低转移风险第27页
        3.2.3 城乡对流的缓冲区间第27-28页
        3.2.4 立足国情且顺应国家政策潮流第28-30页
第四章 新型农村社区助推农民市民化面临的困境分析第30-35页
    4.1 政府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力度不足第30-31页
        4.1.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第30页
        4.1.2 户籍制度限制仍然存在第30-31页
    4.2 居民就业转换困难第31-32页
        4.2.1 可供就业岗位不足第31页
        4.2.2 居民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受限第31-32页
    4.3 社区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滞后第32-33页
        4.3.1 社区管理困难第32页
        4.3.2 基本公共服务滞后第32-33页
    4.4 居民认同及精神文化障碍第33-35页
        4.4.1 居民认同感缺失第33-34页
        4.4.2 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第34-35页
第五章 农民市民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优化思路第35-42页
    5.1 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第35-37页
        5.1.1 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第35-36页
        5.1.2 加大政府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投入第36-37页
    5.2 增加居民的职业选择第37-39页
        5.2.1 形成社区产业支撑第37-38页
        5.2.2 开展“订单式培训”第38-39页
    5.3 完善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使居民真正过上市民生活第39-40页
        5.3.1 规范社区管理秩序第39页
        5.3.2 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第39-40页
    5.4 加强居民认同感及精神文化建设第40-42页
        5.4.1 强化居民的社区认同感第40页
        5.4.2 加强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第40-42页
结论与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涤纶紫外/纳米二氧化钛亲水改性及接枝牛奶蛋白研究
下一篇:某银行IT租赁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