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三维地质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矿业软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潘家田铁矿以往地质工作及开采现状 | 第16-17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潘家田矿区地质概况 | 第20-29页 |
2.1 潘家田矿区概况 | 第20-21页 |
2.2 地层 | 第21-22页 |
2.3 构造 | 第22-25页 |
2.4 岩浆岩 | 第25-26页 |
2.5 矿体特征 | 第26-27页 |
2.6 矿体(层)围岩及夹石情况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三维地质建模理论方法 | 第29-61页 |
3.1 三维建模方法和数据模型 | 第29-31页 |
3.2 DELAUNAY三角网重构 | 第31-34页 |
3.2.1 三角剖分准则 | 第31-32页 |
3.2.2 Delaunay三角网生成算法 | 第32-34页 |
3.3 基于改进FASTICA算法的地质体界线圈定 | 第34-37页 |
3.4 多轮廓线三角网重构地质体表面模型 | 第37-43页 |
3.4.1 轮廓线的质心对齐 | 第37-38页 |
3.4.2 轮廓线绕行方向一致 | 第38-39页 |
3.4.3 构造多条轮廓线的三角面片 | 第39-40页 |
3.4.4 复杂实体模型的构建 | 第40-43页 |
3.5 空间插值方法 | 第43-49页 |
3.5.1 距离加权反比插值 | 第43-44页 |
3.5.2 自然邻点插值 | 第44页 |
3.5.3 克里格插值 | 第44-49页 |
3.6 矿体属性建模 | 第49-53页 |
3.6.1 射线法 | 第49-50页 |
3.6.2 二叉空间分区法 | 第50-51页 |
3.6.3 Feito-Torres算法 | 第51-53页 |
3.7 三维可视化技术 | 第53-60页 |
3.7.1 可视化开发技术 | 第53-54页 |
3.7.2 几何变换 | 第54-57页 |
3.7.3 投影变换 | 第57-58页 |
3.7.4 光照模型 | 第58页 |
3.7.5 模型拾取 | 第58-59页 |
3.7.6 三维切片 | 第59-6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基于三维环境的采剥计划编制技术 | 第61-72页 |
4.1 露天采场概述 | 第61-63页 |
4.1.1 露天采场组成要素 | 第61-62页 |
4.1.2 露天采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第62-63页 |
4.2 露天采场开采方法 | 第63-64页 |
4.2.1 陡帮组合台阶剥离 | 第63-64页 |
4.2.2 缓帮采矿 | 第64页 |
4.3 露天采场采剥进度计划制定 | 第64-66页 |
4.3.1 采剥计划编制原理 | 第64-65页 |
4.3.2 生产剥采比调整方式 | 第65-66页 |
4.4 基于计划量的采剥计划编制 | 第66-70页 |
4.4.1 工程位置圈定方式 | 第66-67页 |
4.4.2 工程量计算方法 | 第67-70页 |
4.5 露天矿虚拟采场模型的构建 | 第70-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潘家田铁矿应用实例 | 第72-96页 |
5.1 原始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73-77页 |
5.1.1 钻孔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73-75页 |
5.1.2 剖面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75-76页 |
5.1.3 采场测量验收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76-77页 |
5.2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 | 第77-89页 |
5.2.1 地表模型 | 第77页 |
5.2.2 钻孔模型 | 第77-78页 |
5.2.3 矿体模型 | 第78-82页 |
5.2.4 矿体块段模型 | 第82-87页 |
5.2.5 储量估算 | 第87-88页 |
5.2.6 采场三维模型 | 第88-89页 |
5.3 露天采场工程量估算 | 第89-91页 |
5.3.1 露天采场及分层矿石量估算 | 第89-90页 |
5.3.2 指定区域内工程量估算 | 第90-91页 |
5.4 在矿山采剥计划编制中的应用 | 第91-96页 |
5.4.1 矿山现状 | 第91-92页 |
5.4.2 制定三维采剥方案 | 第92-93页 |
5.4.3 模拟采场台阶推进 | 第93-94页 |
5.4.4 评价分析 | 第94-96页 |
第六章 三维采剥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96-106页 |
6.1 基于OPENGL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97-98页 |
6.2 三维实体模型构建部分设计与实现 | 第98-101页 |
6.3 块段模型构建部分设计与实现 | 第101-103页 |
6.4 数据查询管理部分设计与实现 | 第103-105页 |
6.5 采剥计划编制部分设计与实现 | 第105-106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