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含酚废水及其处理现状 | 第14-18页 |
1.1.1 含酚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 第14页 |
1.1.2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4-18页 |
1.2 硅藻土及其应用 | 第18-21页 |
1.2.1 硅藻土简介 | 第18页 |
1.2.2 硅藻土的提纯与改性 | 第18-20页 |
1.2.3 硅藻土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 MnO_2及其应用 | 第21-22页 |
1.3.1 MnO_2简介 | 第21-22页 |
1.3.2 纳米MnO_2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29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1.1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4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2.1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2.2.2 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3 样品的表征 | 第27-29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 | 第27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27-28页 |
2.3.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8页 |
2.3.4 比表面积(BET)测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改性硅藻土对苯酚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29-40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单因素条件实验 | 第29-32页 |
3.2.1 吸附温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3 体系pH值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4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 | 第32页 |
3.3 正交实验 | 第32-35页 |
3.3.1 实验设计 | 第33页 |
3.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3.3.3 较优吸附工艺条件下的重复实验 | 第34-35页 |
3.4 等温吸附实验 | 第35-37页 |
3.5 样品表征 | 第37-39页 |
3.5.1 FESEM分析 | 第37页 |
3.5.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3.5.3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比表面积分析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纳米MnO_2和纳米MnO_2负载硅藻土对苯酚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0-59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纳米MnO_2对苯酚废水的吸附性能 | 第40-48页 |
4.2.1 单因素条件实验 | 第40-43页 |
4.2.2 正交实验 | 第43-46页 |
4.2.3 等温吸附实验 | 第46-48页 |
4.3 纳米MnO_2负载硅藻土对苯酚废水的吸附性能 | 第48-55页 |
4.3.1 单因素条件实验 | 第48-51页 |
4.3.2 正交实验 | 第51-53页 |
4.3.3 等温吸附实验 | 第53-55页 |
4.4 样品表征 | 第55-58页 |
4.4.1 XRD表征 | 第55-56页 |
4.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6-57页 |
4.4.3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比表面积分析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