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合作金融制度下农户借贷违约行为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1.1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第8-9页
        1.1.2 农村合作金融的政策演进第9-10页
        1.1.3 解决农户违约现象的迫切性第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13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3.2 研究框架第12页
        1.3.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3-14页
        1.4.1 本文的创新点第13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20页
    2.1 国外关于合作金融制度与农户借贷违约行为的研究第14-15页
        2.1.1 国外合作金融制度的发展第14页
        2.1.2 国外关于合作金融的研究第14-15页
        2.1.3 国外关于农户借贷违约行为的研究第15页
    2.2 国内关于合作金融制度与农户借贷违约行为的研究第15-19页
        2.2.1 国内合作金融的发展第15-16页
        2.2.2 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研究第16-17页
        2.2.3 关于新组织形式的合作金融研究第17-18页
        2.2.4 国内关于农户借贷违约行为的研究第18-19页
    2.3 国内外关于农户借贷违约行为的研究对比第19-20页
第3章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与农户违约状况第20-27页
    3.1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制度变迁第20-23页
        3.1.1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沿革第21-22页
        3.1.2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的挑战第22-23页
    3.2 我国农户的违约状况第23-27页
第4章 农户借贷行为特征与违约的原因分析第27-35页
    4.1 农户借贷行为的特征第27页
        4.1.1 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第27页
        4.1.2 农户的借贷意愿特征第27页
        4.1.3 农户的借贷行为特征第27页
    4.2 农户借贷违约行为发生的外部原因第27-33页
        4.2.1 受自然环境影响第28页
        4.2.2 受市场环境影响第28-30页
        4.2.3 受政策环境影响第30-31页
        4.2.4 受农村信用环境影响第31-32页
        4.2.5 农户可用于进行担保抵押的物品不足第32-33页
    4.3 农户借贷违约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第33-35页
        4.3.1 农户的信用意识不强第33页
        4.3.2 农户受教育程度低第33-34页
        4.3.3 农户家庭纯收入少,且收入来源不稳定第34-35页
第5章 农户违约行为的实证分析第35-41页
    5.1 农户违约行为实证研究的命题假设第35-36页
    5.2 实证模型的建立第36-38页
        5.2.1 模型的选择第36-37页
        5.2.2 数据来源第37页
        5.2.3 变量选取第37-38页
    5.3 农户借贷违约行为模型的回归及其结果分析第38-41页
        5.3.1 模型回归结果第38-39页
        5.3.2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第39-41页
第6章 结论第41-45页
    6.1 对于农户违约行为实证研究的结论第41页
    6.2 降低合作金融制度下农户违约概率的建议第41-45页
        6.2.1 继续深化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第41-42页
        6.2.2 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第42-43页
        6.2.3 建立农业保险体系第43页
        6.2.4 加大对农户的教育力度,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第43-44页
        6.2.5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实例解析及文献复习
下一篇:心电图QRS波群形态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