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6 创新点 | 第1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2.1.1 地方政府的含义及职能 | 第13-14页 |
2.1.2 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14页 |
2.1.3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 | 第14-16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政府干预理论 | 第16页 |
2.2.2 政府职能理论 | 第16-17页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7-18页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3.1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地方政府发挥的职能作用 | 第18-20页 |
3.1.1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绩 | 第18页 |
3.1.2 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职能作用 | 第18-20页 |
3.2 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因素及地方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3.2.1 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 | 第20-22页 |
3.2.2 地方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22-23页 |
3.3 地方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3.3.1 地方政府对农业支持制度建设滞后 | 第23页 |
3.3.2 地方政府在农业现代化中角色和作用错位 | 第23-24页 |
3.3.3 地方政府缺乏理解和执行农业现代化政策的能力 | 第24页 |
3.4 地方政府为适应农业现代化职能转变的动因分析 | 第24-26页 |
3.4.1 农业农村发展的压力使地方政府的社会职能扩张 | 第25页 |
3.4.2 地方政府落后的内部管理导致的职能信任危机 | 第25页 |
3.4.3 地方政府职能要紧跟农民不断增强的权利意识 | 第25页 |
3.4.4 农企农业组织改革的成就对地方政府的职能压力和示范效应 | 第25-26页 |
第4章 国外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及经验借鉴 | 第26-32页 |
4.1 国外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 第26-30页 |
4.1.1 日本Oita市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 第26-27页 |
4.1.2 印度“绿箱”和“特殊与差别待遇”政策 | 第27-28页 |
4.1.3 韩国政府积极推进的新村运动 | 第28-29页 |
4.1.4 美国政府制定的全面农业政策 | 第29页 |
4.1.5 法国的农业组织 | 第29-30页 |
4.2 国外政府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2页 |
第5章 地方政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职能转变 | 第32-39页 |
5.1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路 | 第32-33页 |
5.1.1 地方政府战略转型应突出内源化 | 第32页 |
5.1.2 地方政府职能转型应突出兜底性 | 第32-33页 |
5.2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 第33-34页 |
5.3 中国地方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职能措施 | 第34-39页 |
5.3.1 地方政府应重构农业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系 | 第34-35页 |
5.3.2 地方政府应加大农业现代化资源要素的投入 | 第35-36页 |
5.3.3 地方政府应推动农业市场化、组织化和质量标准化 | 第36-37页 |
5.3.4 地方政府应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会管理、推进农民市民化 | 第37页 |
5.3.5 地方政府应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