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课题背景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GPCR―配体计算对接技术概述 | 第18-30页 |
·GPCR的结构与功能 | 第18-19页 |
·蛋白质结构及其面向计算机的描述 | 第19-22页 |
·蛋白质结构 | 第19-20页 |
·面向计算机的蛋白质表示方法 | 第20-22页 |
·蛋白质小分子对接 | 第22-24页 |
·RosettaLigand蛋白质―配体对接系统建模 | 第24-29页 |
·蛋白质―配体对接系统表示 | 第24-25页 |
·对接过程 | 第25-27页 |
·能量函数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SVR的复合物近天然构象分辨方法 | 第30-40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方法和材料 | 第31-36页 |
·SVR 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数据集构造 | 第32-33页 |
·特征选取 | 第33-34页 |
·SVR训练 | 第34-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比较PLRMSD和LRMSD | 第36-37页 |
·比较基于SVR的方法与RosettaLigand方法 | 第37页 |
·分析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GPCR―配体对接过程中的受体柔性支持技术 | 第40-52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局部柔性支持 | 第41-47页 |
·对接过程中的GPCR柔性建模 | 第41-42页 |
·引进受体柔性的对接算法 | 第42页 |
·实验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比较LRMSD | 第43-46页 |
·受体柔性效果 | 第46-47页 |
·全局柔性支持 | 第47-49页 |
·多受体构象对接方法 | 第47-48页 |
·实验设计与比较策略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工作总结 | 第52-53页 |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发表文章目录及科研项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