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腾格尔组一段下部岩石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1.1 选题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 1.2.1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2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第13-25页 |
| 2.1 区域构造 | 第13-16页 |
| 2.1.1 古生代地壳隆起 | 第14页 |
| 2.1.2 侏罗纪张裂期 | 第14-15页 |
| 2.1.3 早白垩世断陷湖盆发育期 | 第15-16页 |
| 2.1.4 早白垩世赛汉塔拉萎缩期 | 第16页 |
| 2.2 地层序列 | 第16-20页 |
| 2.2.1 古生界(Pz) | 第16-17页 |
| 2.2.2 侏罗系(J) | 第17页 |
| 2.2.3 白垩系(K) | 第17-20页 |
| 2.2.4 新生界(Kz) | 第20页 |
| 2.3 油气藏概况 | 第20-25页 |
| 2.3.1 储层特征 | 第20-22页 |
| 2.3.2 烃源岩特征 | 第22页 |
| 2.3.3 泥岩盖层 | 第22页 |
| 2.3.4 油藏类型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腾一段下部岩石学、沉积学特征 | 第25-46页 |
| 3.1 岩石学特征 | 第25-31页 |
| 3.2 稀土元素特征 | 第31-39页 |
| 3.3 沉积体系分析 | 第39-42页 |
| 3.3.1 近岸水下扇 | 第39-41页 |
| 3.3.2 浅湖亚相 | 第41页 |
| 3.3.3 火山灰沉积 | 第41-42页 |
| 3.4 成岩作用 | 第42-45页 |
| 3.4.1 溶蚀作用 | 第42页 |
| 3.4.2 压实作用 | 第42-43页 |
| 3.4.3 胶结作用 | 第43-44页 |
| 3.4.4 重结晶作用 | 第44页 |
| 3.4.5 交代作用 | 第44页 |
| 3.4.6 脱玻化作用 | 第44-45页 |
| 3.5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腾一段下部石油地质学特征 | 第46-57页 |
| 4.1 潜在烃源岩的确定 | 第46-50页 |
| 4.1.1 有机质丰度 | 第46-48页 |
| 4.1.2 有机质成熟度 | 第48-49页 |
| 4.1.3 烃源岩孔隙特征 | 第49-50页 |
| 4.2 储层特征 | 第50-54页 |
| 4.2.1 储层岩性特征 | 第50页 |
| 4.2.2 孔隙类型 | 第50-52页 |
| 4.2.3 储层孔隙分布特征 | 第52-53页 |
| 4.2.4 储层分布 | 第53-54页 |
| 4.3 油气运移 | 第54-55页 |
| 4.4 油气成藏模式 | 第55页 |
| 4.5 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