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5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石墨烯 | 第14-17页 |
1.2.1 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能 | 第15-17页 |
1.3 石墨烯的制备 | 第17-26页 |
1.3.1 自下而上的生长法 | 第17-21页 |
1.3.2 自上而下的制备法 | 第21-26页 |
1.4 石墨烯在能量转化与存储方面的应用 | 第26-47页 |
1.4.1 石墨烯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1.4.2 石墨烯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29-33页 |
1.4.3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中应用 | 第33-37页 |
1.4.4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 | 第37-47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47-50页 |
1.5.1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47-48页 |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8-5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 第50-5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2.2 实验仪器及规格 | 第51-52页 |
2.3 材料表征 | 第52-54页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52页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52-53页 |
2.3.3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53页 |
2.3.4 拉曼光谱(Raman) | 第53页 |
2.3.5 比表面仪 | 第53页 |
2.3.6 热重分析仪(TGA) | 第53-54页 |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 | 第54页 |
2.3.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 第54页 |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4-57页 |
2.4.1 电池的组装 | 第54-55页 |
2.4.2 循环伏安(CV) | 第55页 |
2.4.3 交流阻抗(EIS) | 第55页 |
2.4.4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55-57页 |
第三章 三维多孔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 | 第57-71页 |
3.1 前言 | 第57-5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3.2.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58页 |
3.2.2 三维多孔石墨烯的制备 | 第58-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 | 第71-89页 |
4.1 前言 | 第71-7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4.2.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72-73页 |
4.2.2 Fe_3O_4微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73页 |
4.2.3 core-void-shell结构Fe_3O_4/rGO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73-7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MnO_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 | 第89-102页 |
5.1 绪论 | 第89-90页 |
5.2 实验步骤 | 第90-91页 |
5.2.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90-91页 |
5.2.2 制备MnO_2-NR/rGO复合材料 | 第9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1页 |
5.4 本章结论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CoO/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 | 第102-113页 |
6.1 前言 | 第102-103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3-104页 |
6.2.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103页 |
6.2.2 CoO/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03-10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7-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附表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