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燃料电池(Fuel Cell) | 第15-17页 |
1.2.1 燃料电池概述 | 第15页 |
1.2.2 燃料电池的发展与应用 | 第15-17页 |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 第17-19页 |
1.3.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概述 | 第18页 |
1.3.2 质子交换膜(PEM)概述 | 第18-19页 |
1.3.3 质子交换膜(PEM)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19页 |
1.4 高温质子交换膜(HTPEM) | 第19-25页 |
1.4.1 高温质子交换膜(HTPEM)概述 | 第20页 |
1.4.2 聚醚醚酮膜(Poly ether-ether-ketone) | 第20页 |
1.4.3 有机无机复合模 | 第20-22页 |
1.4.4 聚砜膜 | 第22页 |
1.4.5 聚芳醚酮膜(QPAEKs) | 第22页 |
1.4.6 聚丙烯酰胺膜 | 第22-23页 |
1.4.7 聚苯并咪唑膜 | 第23-24页 |
1.4.8 离子液体复合膜 | 第24-25页 |
1.4.9 聚苯醚膜 | 第25页 |
1.5 聚苯醚(PPO) | 第25-26页 |
1.6 课题提出的依据、意义和论文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6.1 课题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 第26-28页 |
1.6.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7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含咪唑侧链聚苯醚基高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31-43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2.3 表征方式和测试方法 | 第33-34页 |
2.4 结果和讨论 | 第34-42页 |
2.4.1 ~1H NMR | 第34-35页 |
2.4.2 溶液浇铸法成膜 | 第35-36页 |
2.4.3 SEM | 第36-37页 |
2.4.4 磷酸掺杂水平和体积溶胀比 | 第37-39页 |
2.4.5 质子传导率 | 第39-40页 |
2.4.6 机械性能 | 第40页 |
2.4.7 氧化稳定性 | 第40-41页 |
2.4.8 热重分析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季胺化聚苯醚高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 | 第43-53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药品以及仪器 | 第43-45页 |
3.3 表征方式与方法 | 第45页 |
3.4 季胺化聚苯醚(QPPO)膜的制备 | 第45-46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3.5.1 ~1H NMR | 第46-48页 |
3.5.2 采用溶液浇铸法成膜 | 第48页 |
3.5.3 磷酸掺杂 | 第48-49页 |
3.5.4 质子传导率 | 第49页 |
3.5.5 机械性能 | 第49-50页 |
3.5.6 热重分析 | 第50-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基于离子液体高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 | 第53-65页 |
4.1 引言 | 第53-55页 |
4.2 实验药品以及仪器 | 第55-57页 |
4.2.1 实验药品以及仪器 | 第55-56页 |
4.2.2 表征方法 | 第56-57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57-60页 |
4.3.1 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苯醚的制备(SPPO) | 第57-58页 |
4.3.2 离子液体(ILs)的制备 | 第58页 |
4.3.3 SPPO/ILs/PA膜的制备 | 第58-6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4.4.1 加入氯磺酸对磺化度与离子交换容量的关系 | 第60页 |
4.4.2 磺化聚苯醚(SPPO)与磺化聚苯醚/离子液体(SPPO/ILs)红外表征 | 第60-61页 |
4.4.3 质子传导率 | 第61-62页 |
4.4.4 热重分析(TGA) | 第62-63页 |
4.4.5 抗氧化稳定性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本论文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研究成果及已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6-78页 |
附件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