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8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1-24页 |
1.2.1 网络众包 | 第11-16页 |
1.2.2 威客现象 | 第16-19页 |
1.2.3 任务效率 | 第19-21页 |
1.2.4 众包效率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1.2.5 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8-31页 |
2.1.1 网商平台 | 第28页 |
2.1.2 外包与众包 | 第28-29页 |
2.1.3 威客与众包 | 第29-30页 |
2.1.4 承接任务绩效 | 第30-3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1-33页 |
2.2.1 开放式创新理论 | 第31-32页 |
2.2.2 大众生产理论 | 第32-33页 |
第3章 众包平台威客承接任务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 | 第33-38页 |
3.1 威客承接任务状况及特点 | 第33-36页 |
3.1.1 威客承接任务绩效状况 | 第33-35页 |
3.1.2 威客承接任务特点 | 第35-36页 |
3.2 威客承接任务面临的困境 | 第36-38页 |
第4章 网络众包平台威客承接任务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设计 | 第38-46页 |
4.1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第38-40页 |
4.1.1 影响因素 | 第38页 |
4.1.2 指标设计 | 第38-39页 |
4.1.3 理论假设的提出 | 第39-40页 |
4.2 问卷设计与有效性控制 | 第40-43页 |
4.2.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40-42页 |
4.2.2 有效性控制 | 第42-43页 |
4.3 预调研与正式调研 | 第43-44页 |
4.3.1 预调研 | 第43页 |
4.3.2 正式调研 | 第43-44页 |
4.4 统计方法说明 | 第44-46页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页 |
4.4.2 信度、效度分析 | 第44页 |
4.4.3 结构方程模型 | 第44-46页 |
第5章 网络众包平台威客承接任务效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6-65页 |
5.1 样本构成统计 | 第46-47页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49页 |
5.3 信度、效度分析 | 第49-56页 |
5.3.1 信度检验 | 第49-50页 |
5.3.2 效度检验 | 第50-56页 |
5.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56-65页 |
5.4.1 假设检验 | 第56-62页 |
5.4.2 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第6章 对策建议与研究结论 | 第65-72页 |
6.1 网络众包平台威客承接任务绩效提升对策 | 第65-68页 |
6.1.1 威客能力及应用技巧提升与众包信誉构建并举 | 第67页 |
6.1.2 平台扩源推送与能力孵育及交易关系优化 | 第67-68页 |
6.1.3 精准搜寻适宜威客及过程督促把控结合 | 第68页 |
6.1.4 作品质量辅助审验与众包任务标价市场化协同结合 | 第68页 |
6.2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69-70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