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艺术理论论文--艺术评论、欣赏论文

“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建构、解构和重构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引言第7-13页
    一、“红色经典”的含义第7-9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9-11页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1-13页
第一章 “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建构第13-22页
    第一节 “文革”前的经典化建构第13-17页
        一、话剧版《智取威虎山》的创作第14-15页
        二、京剧版《智取威虎山》的创编第15-16页
        三、电影版《智取威虎山》的出炉第16-17页
    第二节 “文革”时期的经典化建构第17-22页
        一、京剧版《智取威虎山》的修改第17-18页
        二、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定稿第18-20页
        三、《智取威虎山》经典化建构的原因第20-22页
第二章 “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解构第22-32页
    第一节 《智取威虎山》人物塑造的变化第22-27页
        一、中心人物的位移第22-25页
        二、反面人物的变化第25-26页
        三、中间人物的出彩第26-27页
    第二节 《智取威虎山》内容情节的增删第27-32页
        一、话剧《智取威虎山》第27-28页
        二、1958年京剧《智取威虎山》第28页
        三、1965年京剧《智取威虎山》第28-29页
        四、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第29-30页
        五、电视剧《林海雪原》第30-32页
第三章 “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重构第32-40页
    第一节 《智取威虎山》“重构”的原因第33-35页
        一、信仰迷失与英雄企盼第33-34页
        二、高频节奏与怀旧心理第34页
        三、“娱乐至上”与“寓教于乐”第34-35页
    第二节 《智取威虎山》“重构”的内容第35-40页
        一、人物形象的重构第35-37页
        二、增添“打虎”与“重逢”情节第37-38页
        三、3D技术的全新审美体验第38-40页
第四章 “红色经典”建构与重构的反思第40-46页
    第一节 “红色经典”作品重构存在的问题第40-42页
        一、消费策略误读观众需求第40-41页
        二、泛人性化稀释人物形象第41页
        三、解构叙事迎合消费大众第41-42页
    第二节 “红色经典”作品重构遵循的原则第42-46页
        一、受众诉求与重构定位第42-43页
        二、文化诉求与经典重构第43页
        三、叙事策略与重构经典第43-46页
结语第46-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竹对干旱、高温及协同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下一篇:新世纪中国灾难片叙事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