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企业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2.1 并购理论 | 第16-19页 |
2.1.1 并购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并购的分类 | 第17-19页 |
2.2 企业并购动因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市场势力理论 | 第20页 |
2.2.3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0页 |
2.3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21页 |
2.4 平衡记分卡理论 | 第21-23页 |
2.4.1 平衡记分卡的定义 | 第21页 |
2.4.2 平衡记分卡的优点 | 第21-23页 |
第3章 天舟文化并购案例背景 | 第23-31页 |
3.1 天舟文化基本情况介绍 | 第23-25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3页 |
3.1.2 公司组织结构 | 第23-24页 |
3.1.3 公司经营情况 | 第24-25页 |
3.2 并购标的企业情况介绍 | 第25-28页 |
3.2.1 神奇时代公司概况 | 第27-28页 |
3.2.2 游爱网络概况 | 第28页 |
3.3 并购过程 | 第28-29页 |
3.4 对赌协议 | 第29-31页 |
第4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天舟文化并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31-39页 |
4.1 平衡记分卡用于文化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的合理性 | 第31页 |
4.2 并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 第31-32页 |
4.2.1 评价目标 | 第31-32页 |
4.2.2 评价原则 | 第32页 |
4.3 平衡计分卡中天舟文化并购绩效评价绩效体系框架 | 第32-39页 |
4.3.1 财务维度指标 | 第32-35页 |
4.3.2 客户维度指标 | 第35-36页 |
4.3.3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 | 第36页 |
4.3.4 学习与发展维度指标 | 第36-39页 |
第5章 天舟文化并购效果评价 | 第39-56页 |
5.1 财务维度评价 | 第39-47页 |
5.1.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9-42页 |
5.1.2 运营能力分析 | 第42-44页 |
5.1.3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4-46页 |
5.1.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46-47页 |
5.2 客户维度评价 | 第47-49页 |
5.2.1 品牌认知度 | 第47-48页 |
5.2.2 主营业务变化 | 第48-49页 |
5.3 内部流程维度评价 | 第49-52页 |
5.3.1 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 | 第49-51页 |
5.3.2 人均产出 | 第51-52页 |
5.4 学习与发展维度评价 | 第52-56页 |
5.4.1 企业员工情况 | 第52-53页 |
5.4.2 技术与研发 | 第53-54页 |
5.4.3 商誉情况分析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2 启示 | 第57-58页 |
6.2.1 确定合理的并购支付对价,避免盲目并购 | 第57页 |
6.2.2 加强研发投入,提升公司研发能力 | 第57页 |
6.2.3 并购标的企业应以行业特征和发展趋势为依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