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精密数控机床全工作台空间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5页
    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热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降低方法第16-17页
    1.4 误差补偿关键技术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2 国外研究概况第19页
    1.5 论文主要工作第19-21页
第二章 机床全工作台热变形测量方案第21-33页
    2.1 全工作台热变形测量方案设计第21-23页
        2.1.1 机床工作台平面度测量方案第21页
        2.1.2 机床热误差测量方案第21-22页
        2.1.3 机床全工作台热变形整体测量方案第22-23页
    2.2 全工作台热变形测量系统第23-30页
        2.2.1 温度采集模块第23-25页
        2.2.2 坐标采集模块第25-29页
            2.2.2.1 在线检测系统第26页
            2.2.2.2 坐标采集卡第26-27页
            2.2.2.3 数据传输协议第27-29页
        2.2.3 数据采集软件第29-30页
    2.3 全工作台空间热变形测量实验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全工作台热变形补偿模型的建立第33-45页
    3.1 全工作台热变形特征分析第33-36页
        3.1.1 MATLAB软件以及函数介绍第33页
        3.1.2 三次样条插值第33-34页
        3.1.3 数控机床工作台热变形以及温度分析第34-36页
    3.2 温度敏感点选择第36-39页
        3.2.1 温度测量位置布局第36页
        3.2.2 温度敏感点的选择理论第36-37页
        3.2.3 模糊聚类算法第37-39页
            3.2.3.1 基本思想第37页
            3.2.3.2 计算步骤第37-38页
            3.2.3.3 显著性分析第38-39页
        3.2.4 灰色关联度分析第39页
            3.2.4.1 基本思想第39页
            3.2.4.2 灰色绝对关联度第39页
    3.3 热误差多元线性回归建模第39-41页
        3.3.1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最小二乘第39-41页
        3.3.2 各点位置的热误差多元线性回归建模第41页
    3.4 热变形曲面补偿模型集的建立第41-44页
        3.4.1 最小二乘曲面建模理论第41-43页
        3.4.2 各个温度时刻空间热变形补偿模型集的建立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全工作台热变形补偿的实施及精度分析第45-52页
    4.1 数控机床误差补偿原理第45-46页
    4.2 全工作台热变形补偿实施第46-47页
    4.3 精度分析第47-50页
        4.3.1 全工作台空间热误差模型集预测精度分析第47-48页
        4.3.2 传统工作台固定单点热误差预测精度分析第48-49页
        4.3.3 预测精度对比分析第49-50页
    4.4 实验验证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5.1 总结第52-53页
    5.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风光储发电系统旋转备用容量研究
下一篇:YH热电#2机组循环水供热节能改造方案效果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