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2.1 集群行为 | 第14-18页 |
2.1.1 集群行为的内涵及行为动机分类 | 第14-15页 |
2.1.2 集群行为的主要研究理论 | 第15-17页 |
2.1.3 集群行为的模型建构 | 第17-18页 |
2.2 网络集群行为 | 第18-23页 |
2.2.1 网络集群行为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2 网络集群行为分类 | 第19-20页 |
2.2.3 网络集群行为和现实集群行为的区别 | 第20-21页 |
2.2.4 网络集群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2.5 网络集群行为的传播机制 | 第22-23页 |
2.2.6 网络集群行为参与倾向的测量 | 第23页 |
2.3 受害者公正敏感性 | 第23-25页 |
2.3.1 受害者公正敏感性及其与网络集群行为的关系 | 第24-25页 |
2.4 群体情绪的中介作用 | 第25-26页 |
2.4.1 群体情绪含义及其与网络集群行为的关系 | 第25-26页 |
2.4.2 群体情绪与受害者公正敏感性的关系 | 第26页 |
2.5 触发情景的调节作用 | 第26-27页 |
2.6 以往研究不足及问题提出 | 第27-31页 |
2.6.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7-28页 |
2.6.2 研究构想 | 第28-30页 |
2.6.3 假设的提出 | 第30-31页 |
3 研究过程 | 第31-33页 |
3.1 被试 | 第31页 |
3.2 实验程序 | 第31页 |
3.3 变量的测量 | 第31-32页 |
3.4 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4 结果分析 | 第33-39页 |
4.1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4.1.1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性别差异检验 | 第33页 |
4.1.2 各主要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 | 第33-34页 |
4.2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34-39页 |
5 讨论 | 第39-44页 |
5.1 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的性别差异 | 第39页 |
5.2 大学生受害者公正敏感性与网络集群行为的关系分析 | 第39-40页 |
5.3 大学生群体情绪对受害者公正敏感性与网络集群行为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 第40页 |
5.4 触发情景在受害者公正敏感性、群体愤怒和网络集群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 第40-42页 |
5.5 本研究的意义、不足与展望 | 第42-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