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水下通信(声纳通信)论文

水声传感网络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5页
        1.1.1 研究背景简介第10-11页
        1.1.2 水声传感网络的发展过程第11-12页
        1.1.3 水声传感网络特性第12-13页
        1.1.4 水声传感网络MAC协议的挑战第13-15页
    1.2 MAC协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2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第22-23页
    1.4 论文章节安排第23-25页
第2章 水声传感网络研究基础第25-34页
    2.1 水声传感网络简介第25-28页
        2.1.1 水声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第26-27页
        2.1.2 水声网络协议的分层结构第27-28页
    2.2 水声传感网络MAC协议第28-30页
        2.2.1 CSMA/CA协议第29页
        2.2.2 S-FAMA协议第29-30页
    2.3 水声传感网络MAC协议评价指标第30-31页
    2.4 更新理论第31-33页
        2.4.1 N(t)的有限性第32页
        2.4.2 N(t)的分布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基于额外传输的水声传感网络MAC协议第34-66页
    3.1 传输问题的描述与WRUMAC协议的解决方案第36-40页
        3.1.1 问题描述第36-37页
        3.1.2 解决方案概述第37-38页
        3.1.3 协议设计说明第38-40页
    3.2 效率问题的描述与WRUMAC协议的解决方案第40-43页
        3.2.1 问题描述第40页
        3.2.2 解决方案概述第40-41页
        3.2.3 协议设计说明第41-43页
    3.3 WRUMAC协议状态机第43-47页
    3.4 理论性能分析第47-57页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7-65页
        3.5.1 仿真环境说明第58页
        3.5.2 吞吐量分析第58-59页
        3.5.3 能量开销分析第59-60页
        3.5.4 效率因子分析第60-61页
        3.5.5 数据包平均传输时间分析第61-62页
        3.5.6 不同规模节点个数分析第62-63页
        3.5.7 数据包成功传输概率分析第63页
        3.5.8 数据包长度分析第63-64页
        3.5.9 仿真结果综合分析第64-65页
    3.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结合连续传输与差错控制的按需TDMA协议第66-87页
    4.1 系统模型第67-68页
    4.2 结合连续传输与差错控制的按需TDMA协议第68-79页
        4.2.1 多用户信道接入方式第69-70页
        4.2.2 JSW-ARQ数据传输方案第70-72页
        4.2.3 差错控制技术第72-75页
        4.2.4 结合差错控制机制的JSW-ARQ方案性能分析第75-77页
        4.2.5 结合连续传输与差错控制的按需TDMA时隙调度算法第77-79页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79-86页
        4.3.1 网络负载对性能的影响第80-84页
        4.3.2 信道误比特率对性能的影响第84-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5.1 工作总结第87-88页
    5.2 研究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SASP的诸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研究
下一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