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4-24页 |
1.1 AIDS及HIV | 第14-15页 |
1.2 治疗现状 | 第15-17页 |
1.3 抗潜伏研究 | 第17-21页 |
1.4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立题依据及课题设计 | 第24-33页 |
2.1 先导物的确定 | 第24-25页 |
2.2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25-30页 |
2.3 化学合成路线和方法 | 第30-31页 |
2.4 抗潜伏活性评价 | 第31页 |
2.5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33-71页 |
3.1 搭建分子骨架的合成方法的优化 | 第33-37页 |
3.2 合成路线 | 第37-47页 |
3.2.1 对ZBG的修饰 | 第37-41页 |
3.2.2 对Diaryl的修饰 | 第41-44页 |
3.2.3 对CAP和Linker的修饰 | 第44-47页 |
3.3 目标化合物列表 | 第47-53页 |
3.4 实验部分 | 第53-71页 |
第四章 生物活性与构效关系 | 第71-77页 |
4.1 抗潜伏活性 | 第71-73页 |
4.2 构效关系分析 | 第73-77页 |
第五章 4-取代-1,5-二芳基胺类 HIV-NNRTIs 的体外药代性质研究 | 第77-87页 |
5.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78-79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79-82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2-87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87-89页 |
附录一 化合物图谱 | 第89-133页 |
附录二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与编号对应表 | 第133-136页 |
附录三 化合物的论文编号与在原始记录中的编号对应表 | 第136-137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7-138页 |
个人简介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