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基于SWMM的南昌市青山湖片区雨洪联合调度方案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国内排水现状第9-10页
        1.1.2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3 课题来源第11页
    1.2 国内外城市雨洪模型研究进展第11-16页
        1.2.1 城市雨洪模型概述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论文特色第17页
        1.4.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5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SWMM模型原理及建模步骤第19-33页
    2.1 SWMM模型概述第19-22页
        2.1.1 发展历程第19页
        2.1.2 模型功能第19-20页
        2.1.3 模型组成第20-22页
    2.2 SWMM模型原理第22-29页
        2.2.1 降雨模型第22-24页
        2.2.2 地表产流模型第24-27页
        2.2.3 地表汇流模型第27-28页
        2.2.4 管网汇流模型第28-29页
    2.3 SWMM软件操作步骤第29-32页
        2.3.1 创建新工程第29-30页
        2.3.2 绘制研究对象第30页
        2.3.3 设置对象属性第30页
        2.3.4 运行模拟第30-31页
        2.3.5 查看模拟结果第31页
        2.3.6 状态报告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南昌市青山湖片区雨洪管理模型的建立第33-46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33-34页
    3.2 模型构建过程第34-41页
        3.2.1 排水管网概化第34-35页
        3.2.2 模型背景图创建第35-36页
        3.2.3 子汇水区划分第36-39页
        3.2.4 模型参数初值预估第39-41页
    3.3 运行模拟第41-45页
        3.3.1 典型暴雨的选择第41页
        3.3.2 模型参数率定第41-44页
        3.3.3 模型的验证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南昌市青山湖片区雨洪联合调度方案研究第46-57页
    4.1 不同降雨情境模拟第46-50页
        4.1.1 不同降雨情境设计第46-49页
        4.1.2 青山湖水位变化情境设计第49-50页
    4.2 雨洪联合调度方案研究第50-56页
        4.2.1 不同降雨情境对排水管网的影响第50-54页
        4.2.2 青山湖水位变化的影响第54-55页
        4.2.3 雨洪联合调度方案的确定第55-56页
    4.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LID理念提高青山湖片区排涝系统能力的措施探讨第57-66页
    5.1 典型低影响开发措施介绍第57-61页
        5.1.1 下凹式绿地第57-58页
        5.1.2 绿色屋顶技术第58页
        5.1.3 雨水渗透设施第58-60页
        5.1.4 地面蓄水池第60-61页
    5.2 提高青山湖片区排涝系统能力的措施探讨第61-65页
        5.2.1 低影响开发的可行性评估第61-62页
        5.2.2 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场地选择及选型原则第62-64页
        5.2.3 低影响开发的措施分析第64-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结论和建议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建议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域生态学视野下森林景观变化对水文过程的作用与影响
下一篇:基于复杂成分小波分析的混凝土锯切实验及加工状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