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7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7-2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3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2-2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34页 |
1.2.1 激光雷达成像仿真链路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1.2.2 激光雷达场景辐射特性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1.2.3 系统建模及性能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34-35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基于系统原理的激光雷达仿真链路分析 | 第36-64页 |
2.1 引言 | 第36页 |
2.2 激光雷达成像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 第36-43页 |
2.2.1 相干探测原理分析 | 第37-39页 |
2.2.2 直接探测原理分析 | 第39-43页 |
2.2.3 成像技术优劣性分析 | 第43页 |
2.3 激光雷达成像系统仿真链路分析 | 第43-63页 |
2.3.1 基于成像链路的系统仿真方法研究 | 第43-46页 |
2.3.2 几何模型构建方法分析 | 第46-47页 |
2.3.3 场景辐射特性研究 | 第47-54页 |
2.3.4 系统物理效应研究 | 第54-57页 |
2.3.5 信息转换特性研究 | 第57-63页 |
2.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三章 场景辐射特性高性能计算方法研究 | 第64-88页 |
3.1 引言 | 第64-66页 |
3.2 场景辐射特性计算方法研究 | 第66-77页 |
3.2.1 场景辐射特性分析 | 第66-72页 |
3.2.2 场景辐射特性建模 | 第72-77页 |
3.3 基于GPU的场景辐射特性高性能计算方法研究 | 第77-86页 |
3.3.1 高性能计算法方法研究 | 第77-81页 |
3.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81-86页 |
3.4 小结 | 第86-88页 |
第四章 场景辐射特性置信度改进方法研究 | 第88-120页 |
4.1 引言 | 第88-91页 |
4.2 场景散射特性模型改进方法研究 | 第91-105页 |
4.2.1 光线跟踪技术原理分析 | 第91-94页 |
4.2.2 基于光线跟踪技术的光照模型研究 | 第94-96页 |
4.2.3 基于光线跟踪技术的场景多次散射特性建模 | 第96-101页 |
4.2.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01-105页 |
4.3 大气传输模型改进方法研究 | 第105-117页 |
4.3.1 大气衰减特性分析 | 第105-106页 |
4.3.2 大气湍流效应研究 | 第106-111页 |
4.3.3 基于光线跟踪技术的大气传输特性建模 | 第111-113页 |
4.3.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13-117页 |
4.4 小结 | 第117-120页 |
第五章 激光雷达成像系统建模及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 第120-154页 |
5.1 引言 | 第120-121页 |
5.2 激光雷达成像系统建模 | 第121-143页 |
5.2.1 系统成像原理分析 | 第122-124页 |
5.2.2 系统信号响应特性建模 | 第124-128页 |
5.2.3 系统信息转换特性建模 | 第128-134页 |
5.2.4 激光雷达成像系统建模 | 第134-135页 |
5.2.5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35-143页 |
5.3 基于仿真模型的系统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 第143-152页 |
5.3.1 系统性能评估因子分析 | 第143-144页 |
5.3.2 环境辐射噪声对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 第144-147页 |
5.3.3 大气传输特性对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 第147-150页 |
5.3.4 激光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 第150-151页 |
5.3.5 探测器暗电流对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 第151-152页 |
5.4 小结 | 第152-154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154-1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54-155页 |
6.2 进一步研究计划 | 第155-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74页 |
致谢 | 第174-176页 |
作者简介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