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梓葛配比筛选 | 第14-24页 |
1 材料 | 第14页 |
·动物 | 第14页 |
·药品 | 第14页 |
·试剂 | 第14页 |
·仪器 | 第14页 |
2 方法 | 第14-17页 |
·确定给药剂量 | 第14-15页 |
·DM设计方案 | 第15页 |
·动物分组 | 第15页 |
·主要试药的配制 | 第15-16页 |
·梓葛配伍对正常小鼠出血、凝血及抗缺氧时间的影响 | 第16页 |
·梓葛配伍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MDA含量、SOD活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7页 |
3 结果 | 第17-22页 |
·梓葛配伍对正常小鼠出血、凝血及抗缺氧时间的影响 | 第17页 |
·梓葛配伍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RSM优化过程 | 第18-22页 |
4 讨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梓葛配伍合理性验证 | 第24-30页 |
1 材料 | 第24-25页 |
·动物 | 第24页 |
·药品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25页 |
2 方法 | 第25-27页 |
·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分组 | 第25页 |
·模型成功标准 | 第25页 |
·主要试药的配制 | 第25-26页 |
·神经行为学评分 | 第26-27页 |
·TTC染色和梗塞体积的测定 | 第27页 |
3 结果 | 第27-29页 |
·神经行为学评分 | 第27-28页 |
·脑梗死体积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缺血脑组织脑水肿程度与神经行为学之间的联系 | 第30-34页 |
1 材料 | 第30页 |
·动物及分组 | 第30页 |
·试剂 | 第30页 |
·仪器 | 第30页 |
2 方法 | 第30-31页 |
·神经行为学评分 | 第30-31页 |
·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 第31页 |
3 结果 | 第31-33页 |
·大鼠脑缺血后神经行为学随时间变化趋势 | 第31-33页 |
·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时程变化规律 | 第33页 |
4 讨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梓葛配伍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程度的影响 | 第34-38页 |
1 材料 | 第34-35页 |
·动物及分组 | 第34页 |
·药品 | 第34页 |
·试剂 | 第34-35页 |
·仪器 | 第35页 |
2 方法 | 第35-36页 |
·动物模型的制备、分组及给药 | 第35页 |
·主要试药的配制 | 第35页 |
·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3 结果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创新及意义 | 第40-42页 |
思考与展望 | 第42-44页 |
附图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文献综述 | 第48-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汇报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