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功能化氮氧自由基设计合成与光活性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60页
    1.1 引言第21页
    1.2 活性聚合第21-33页
        1.2.1 引发转移终止活性自由基聚合(Initiator-transfer agent terminator, Iniferter)第23-26页
        1.2.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第26-29页
        1.2.3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Transfer Polymerization,RAFT)第29-30页
        1.2.4 金属有机化合物调控活性自由基聚合(Oganometallic Mediated RadicalPolymerization,OMRP)第30-33页
    1.3 氮氧自由基调控活性自由基聚合(Nitroxide mediated radicalpolymerization,NMRP)第33-46页
        1.3.1 引言与机理第33-35页
        1.3.2 活性聚合动力学的讨论第35-38页
        1.3.3 氮氧自由基调控聚合的挑战与进展第38-44页
        1.3.4 氮氧自由基活性聚合的小结与展望第44-46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创新点第46页
        1.4.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第46页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46页
        1.4.3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46页
    1.5 参考文献第46-60页
第二章 具有配位结构的位阻胺化合物制备与表征第60-82页
    2.1 引言第60-61页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1-62页
    2.3 实验方法第62-64页
    2.4 合成晶体的结构表征第64-79页
        2.4.1 表征方法第64-65页
        2.4.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第65-67页
        2.4.3 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第67-75页
        2.4.4 配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75-76页
        2.4.5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分析第76-77页
        2.4.6 配合物1-3的紫外-可见光谱测试和配合物1的荧光光谱测试第77-78页
        2.4.7 配合物4-6的EPR测试第78-79页
    2.5 本章小结第79页
    2.6 参考文献第79-80页
    附录第80-82页
第三章 含芘和菲的刚性结构氮氧自由基制备与表征第82-115页
    3.1 引言第82-84页
    3.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84-86页
    3.3 功能化刚性结构氮氧自由基合成步骤与过程第86-88页
        3.3.1 1-溴芘合成(Bi-Br)第86-87页
        3.3.2 4-芘-四甲基哌啶醇合成(Bi-pi)第87页
        3.3.3 4-芘-4-羟基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合成(Bi-TEMPO)第87-88页
    3.4 基于苝结构的刚性氮氧自由基合成第88-90页
        3.4.1 1-溴-苝合成(Pe-Br)第88页
        3.4.2 4-苝-四甲基哌啶醇合成(Pe-pi)第88-89页
        3.4.3 4-芘-4-羟基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合成(Pe-TEMPO)第89-90页
    3.5. 结构表征与讨论第90-103页
        3.5.1 红外光谱分析第91-94页
        3.5.2 质谱分析第94-99页
        3.5.3 核磁波谱分析第99-101页
        3.5.4 元素分析第101-102页
        3.5.5 晶体结构表征与分析第102-103页
    3.6 光谱和电子谱表征第103-108页
        3.6.1 紫外光谱分析第103-106页
        3.6.2 荧光光谱分析第106-107页
        3.6.3 电子自旋共振谱分析第107-108页
    3.7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3.8 参考文献第109-110页
    附录第110-115页
第四章 阳光下Bi-TEMPO和PE-TEMPO调控MMA聚合研究第115-151页
    4.1 引言第115-116页
    4.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16-117页
    4.3 单体的选择第117页
    4.4 引发剂的选择第117-118页
    4.5 分析测试仪器第118-119页
    4.6 光聚合实验第119-122页
        4.6.1 反应容器的选择第119页
        4.6.2 Bi-TEMPO光聚合实验第119-120页
        4.6.3 Pe-TEMPO光聚合实验第120页
        4.6.4 实时红外测试第120-121页
        4.6.5 流变紫外联用测试第121-122页
    4.7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2-146页
        4.7.1 引发剂的选择第122-127页
        4.7.2 实时ESR监测氮氧自由基聚合前期第127-129页
        4.7.3 Bi-TEMPO和Pe-TEMPO调控聚合过程的光开关性质研究第129-133页
        4.7.4 紫外流变联用实时监测氮氧自由基调控聚合研究第133-135页
        4.7.5 不同比例下调控聚合研究第135-141页
        4.7.6 刚性结构氮氧自由基调控活性聚合动力学特征研究第141-146页
    4.8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4.9 参考文献第147-148页
    附录第148-151页
第五章 阳光光聚下所制备聚合物的表征与扩链反应第151-171页
    5.1 引言第151页
    5.2 实验部分第151-154页
        5.2.1 试剂与仪器第151-153页
        5.2.2 单体选择与实验方法第153页
        5.2.3 聚合物的综合表征第153-154页
    5.3 均聚物PMMA表征与分析第154-158页
        5.3.1 均聚物PMMA紫外光谱分析第154-155页
        5.3.2 均聚物PMMA荧光光谱分析第155-156页
        5.3.3 均聚物PMMA核磁谱分析第156-157页
        5.3.4 均聚物PMMA红外光谱分析第157-158页
    5.4 嵌段聚合与共聚物表征第158-169页
        5.4.1 GPC分析第159-164页
        5.4.2 嵌段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第164-165页
        5.4.3 嵌段聚合物~1H-NMR谱图分析第165-166页
        5.4.4 热失重分析第166-167页
        5.4.5 嵌段聚合物紫外光谱分析第167-168页
        5.4.6 嵌段聚合物荧光光谱分析第168-169页
    5.5 本章小结第169-170页
    5.6 参考文献第170-171页
第六章 原位引发氮氧自由基光调控聚合第171-209页
    6.1 引言第171-177页
    6.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77-179页
    6.3 单体的选择第179页
    6.4 分析测试仪器第179页
    6.5 实验方法第179-182页
        6.5.1 原位光诱导形成光敏型烷氧基胺实验第179-181页
        6.5.2 原位光诱导形成光敏型烷氧基胺液质联用测试实验第181页
        6.5.3 实时ESR测定氮氧自由基浓度实验第181页
        6.5.4 紫外流变联用测试实验第181页
        6.5.5 聚合实验第181-182页
    6.6 结果与讨论第182-197页
        6.6.1 原位光诱导形成光敏型烷氧基胺的核磁共振谱预测第182-187页
        6.6.2 原位光诱导形成光敏型烷氧基胺液质联用测试分析第187-189页
        6.6.3 ESR顺磁实时测定氮氧自由基浓度第189-190页
        6.6.4 紫外流变联用测试实验第190-192页
        6.6.5 原位引发光调控聚合条件探索第192-197页
    6.7 原位引发光调控聚合动力学表征第197-206页
    6.8 结论第206-207页
    6.9 参考文献第207-209页
第七章 原位引发光调控聚合所制备聚合物的表征与光热扩链第209-225页
    7.1 引言第209页
    7.2 实验部分第209-212页
        7.2.1 试剂与仪器第209-210页
        7.2.2 实验方法与单体选择第210-211页
        7.2.3 嵌段共聚物的综合表征第211-212页
    7.3 均聚物PMMA表征与分析第212-214页
        7.3.1 均聚物PMMA紫外光谱分析第212页
        7.3.2 均聚物PMMA荧光光谱分析第212-213页
        7.3.3 均聚物PMMA核磁谱分析第213-214页
        7.3.4 均聚物PMMA红外光谱分析第214页
    7.4 嵌段聚合与共聚物表征第214-224页
        7.4.1 GPC分析第215-218页
        7.4.2 嵌段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第218-219页
        7.4.3 嵌段聚合物1H-NMR谱图分析第219-221页
        7.4.4 热失重分析第221-222页
        7.4.5 嵌段聚合物紫外光谱分析第222-223页
        7.4.6 嵌段聚合物荧光光谱分析第223-224页
    7.5 本章小结第224页
    7.6 参考文献第224-225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225-22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28-230页
致谢第230-231页

论文共2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高中中国古代经济史教学衔接问题探究--以初、高中岳麓版教材为例
下一篇:交换网中基于队列度量的最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