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3 本课题来源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3-14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章末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同轴直联车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6-22页 |
2.1 同轴直联车桥概述 | 第16-17页 |
2.2 同轴直联车桥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17-18页 |
2.3 同轴直联车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8-21页 |
2.3.1 同轴直联车桥的简化 | 第18页 |
2.3.2 定义材料属性 | 第18-19页 |
2.3.3 选取单元类型 | 第19页 |
2.3.4 划分网格 | 第19-21页 |
2.4 章末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典型工况与组合工况下同轴直联车桥静态特性分析 | 第22-38页 |
3.1 静态特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3.2 同轴直联车桥强度理论计算 | 第23-25页 |
3.3 典型工况条件下同轴直联车桥的仿真分析 | 第25-33页 |
3.3.1 受最大铅垂力工况下同轴直联车桥的仿真分析 | 第25-27页 |
3.3.2 受最大牵引力工况下同轴直联车桥的仿真分析 | 第27-29页 |
3.3.3 紧急制动工况下同轴直联车桥的仿真分析 | 第29-31页 |
3.3.4 受最大侧向力工况下同轴直联车桥的仿真分析 | 第31-33页 |
3.4 组合工况条件下同轴直联车桥的仿真分析 | 第33-36页 |
3.4.1 受最大铅垂力与最大牵引力的组合工况仿真分析 | 第33-35页 |
3.4.2 受最大铅垂力与紧急制动的组合工况仿真分析 | 第35-36页 |
3.5 章末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同轴直联车桥的有限元模态与试验模态 | 第38-46页 |
4.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模型 | 第38-39页 |
4.2 同轴直联车桥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39-42页 |
4.2.1 有限元模态分析基本参数设置 | 第39页 |
4.2.2 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 | 第39-42页 |
4.3 同轴直联车桥试验模态分析 | 第42-45页 |
4.3.1 试验模态分析的过程 | 第42-44页 |
4.3.2 试验模态分析的结果 | 第44-45页 |
4.4 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模态分析对比验证 | 第45页 |
4.5 章末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同轴直联车桥疲劳寿命分析 | 第46-55页 |
5.1 疲劳寿命分析理论基础 | 第46-50页 |
5.1.1 疲劳寿命分析定义及特点 | 第46-47页 |
5.1.2 疲劳寿命分析的分析方法 | 第47-49页 |
5.1.3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49-50页 |
5.2 材料S-N曲线 | 第50-52页 |
5.3 同轴直联车桥疲劳寿命计算 | 第52-54页 |
5.3.1 疲劳寿命分析计算流程 | 第52-53页 |
5.3.2 疲劳载荷曲线的确定 | 第53页 |
5.3.3 疲劳寿命分析结果 | 第53-54页 |
5.4 章末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同轴直联车桥的改进设计 | 第55-60页 |
6.1 同轴直联车桥结构改进方案 | 第55页 |
6.2 同轴直联车桥结构改进设计 | 第55-57页 |
6.3 改进设计后同轴直联车桥模型分析 | 第57-58页 |
6.4 章末小结 | 第58-6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7.1 结论 | 第60-61页 |
7.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