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性壳聚糖复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 1.1 前言 | 第13-14页 |
| 1.2 皮肤烧伤与烧伤创面修复 | 第14-16页 |
| 1.2.1 皮肤烧伤 | 第14-15页 |
| 1.2.2 烧伤创面修复 | 第15-16页 |
| 1.3 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1.3.1 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烧伤治疗领域的应用 | 第16-19页 |
| 1.3.2 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 1.4 壳聚糖的降解制备及抗菌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 1.4.1 壳聚糖简介 | 第20-22页 |
| 1.4.2 壳聚糖的降解制备方法 | 第22-25页 |
| 1.4.3 壳聚糖的抗菌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壳聚糖的降解与性能表征 | 第29-41页 |
| 2.1 前言 | 第29页 |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9-30页 |
|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 2.2.2 药品规格与生产厂家 | 第30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 2.3.1 H_2O_2氧化降解壳聚糖 | 第30页 |
| 2.3.2 降解产物分子量的测定 | 第30-33页 |
| 2.3.3 反应时间对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 | 第33页 |
| 2.3.4 醋酸含量对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 | 第33页 |
| 2.3.5 过氧化氢用量对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 | 第33页 |
| 2.3.6 正交试验 | 第33-34页 |
| 2.3.7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4页 |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 2.4.1 不同因素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 | 第34-37页 |
| 2.4.2 正交试验 | 第37-38页 |
| 2.4.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8-4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壳聚糖的抗菌性研究 | 第41-47页 |
| 3.1 前言 | 第41页 |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1-42页 |
| 3.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1-42页 |
| 3.2.2 主要试剂与样品 | 第42页 |
| 3.3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 3.3.1 壳聚糖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 3.3.2 菌种的制备 | 第42页 |
| 3.3.3 牛津杯法测定壳聚糖抑菌活性 | 第42-43页 |
| 3.3.4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43页 |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 3.4.1 抑菌活性 | 第43-45页 |
| 3.4.2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45-4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7-58页 |
| 4.1 前言 | 第47页 |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7-49页 |
| 4.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7-48页 |
| 4.2.2 主要试剂与样品 | 第48-49页 |
| 4.3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 4.3.1 制备工艺的设计 | 第49-50页 |
| 4.3.2 工艺参数的设计 | 第50-51页 |
| 4.3.3 性能检测 | 第51-53页 |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 4.4.1 外观形貌观察 | 第53页 |
| 4.4.2 扫描电镜观察(SEM) | 第53-54页 |
| 4.4.3 交联条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 第69-70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