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综述:原生动物包囊的研究及凯氏异毛虫的相关研究 | 第13-36页 |
摘要 | 第13页 |
1 原生动物包囊研究 | 第13-26页 |
·原生动物纤毛虫包囊形成机理及类型 | 第13-16页 |
·原生动物包囊研究方法 | 第16-24页 |
·原生动物包囊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展望 | 第25-26页 |
2 异毛虫相关研究 | 第26-29页 |
·异毛虫分类地位 | 第26-27页 |
·异毛虫形态及形态发生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异毛虫包囊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6页 |
第二章 凯氏异毛虫营养细胞观察 | 第36-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6页 |
·实验材料 | 第37-39页 |
·实验试剂与配制方法 | 第39-4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试剂 | 第39-40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试剂 | 第40-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样品制备 | 第43-46页 |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 第43-45页 |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 第45-46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扫描电镜观察营养细胞表面形态 | 第46-47页 |
·透射电镜观察营养细胞内部形态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51页 |
·凯氏异毛虫形态特征 | 第48页 |
·特异增大虫体形态发生学特征 | 第48-49页 |
·凯氏异毛虫背触毛形态特征和可能功能 | 第49页 |
·凯氏异毛虫皮层微管特征 | 第49-50页 |
·不同类群纤毛虫细胞大核特征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53-60页 |
第三章 凯氏异毛虫包囊形成及其细胞结构分化 | 第60-8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1-63页 |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实验试剂与配制方法 | 第61-62页 |
·实验仪器 | 第62页 |
·样品制备方法 | 第62-63页 |
·扫描电镜术样品制备 | 第62页 |
·透射电镜术样品制备 | 第62-63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3-66页 |
·包囊扫描电镜超微观察 | 第63-64页 |
·包囊形成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及皮层纤毛器分化 | 第63-64页 |
·不良环境条件下休眠包囊命运 | 第64页 |
·包囊透射电镜超微观察 | 第64-66页 |
·包囊壁和微管胞器 | 第64-65页 |
·表膜下胞器和核器 | 第65-66页 |
3 讨论 | 第66-71页 |
·凯氏异毛虫形成包囊过程中皮层结构分化特征 | 第66页 |
·凯氏异毛虫形成包囊过程中胞内胞器分化特征 | 第66-67页 |
·凯氏异毛虫包囊壁分化和起源 | 第67-68页 |
·凯氏异毛虫形成包囊过程中纤毛结构分化及休眠包囊命运 | 第68-69页 |
·包囊现象的系统学意义 | 第69页 |
·人工诱导包囊形成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74-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
研究生阶段发表及参与发表文章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