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方法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1 低丘缓坡 | 第16页 |
2.1.2 土地适宜性评价 | 第16页 |
2.1.3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16-17页 |
2.2 适宜性评价原则 | 第17-18页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页 |
2.3.1 土地区位理论 | 第18页 |
2.3.2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 | 第18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2.4.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18-20页 |
2.4.2 评价模型 | 第20-21页 |
2.4.3 中心城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奉化区低丘缓坡资源分析 | 第23-35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5页 |
3.1.1 地理区位 | 第23页 |
3.1.2 自然条件 | 第23-24页 |
3.1.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4-25页 |
3.1.4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5页 |
3.2 奉化区低丘缓坡总资源调查 | 第25-27页 |
3.3 低丘缓坡总资源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3.4 可供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提取分析 | 第29-33页 |
3.5 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可能性分析 | 第33-35页 |
3.5.1 有利因素 | 第33-34页 |
3.5.2 不利因素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奉化地区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35-51页 |
4.1 评价单元划分 | 第36页 |
4.2 评价因子选择 | 第36-38页 |
4.3 评价因子量化处理 | 第38-43页 |
4.3.1 自然基础条件 | 第39-40页 |
4.3.2 区位条件 | 第40-41页 |
4.3.3 开发利用程度 | 第41-42页 |
4.3.4 生态环境保护因子 | 第42-43页 |
4.4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 第43-45页 |
4.5 适宜性评价结果及分级 | 第45-49页 |
4.5.1 适宜性分级 | 第46-47页 |
4.5.2 适宜性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4.6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中心城区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 第51-59页 |
5.1 中心城区低丘缓坡资源分析 | 第52-53页 |
5.2 中心城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 第53-57页 |
5.2.1 保护源地确定 | 第53-54页 |
5.2.2 阻力面建立 | 第54-56页 |
5.2.3 中心城区不同景观生态安全分区 | 第56-57页 |
5.3 中心城区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