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 第10页 |
1.2 银河系 | 第10-11页 |
1.3 人马矮星系背景知识 | 第11-13页 |
1.4 人马矮星系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1.5 巡天项目 | 第14-15页 |
1.6 基于SDSS DR7的人马矮星系中RHB恒星的化学和动力学分析 | 第15-24页 |
1.6.1 样本选择 | 第16-18页 |
1.6.2 对比人马矮星系和银河系中的RHB恒星的动力学和化学性质 | 第18-19页 |
1.6.3 对比人马矮星系leading臂和trailing臂中RHB恒星的性质 | 第19页 |
1.6.4 沿着leading臂和trailing臂的金属丰度梯度 | 第19-24页 |
第二章 基于SDSS DR9的人马矮星系中红巨星(RGB)的性质分析 | 第24-40页 |
2.1 样本选择 | 第24-28页 |
2.1.1 Ra-Dec和距离选择 | 第24页 |
2.1.2 速度选择与新边界 | 第24-28页 |
2.2 红巨星与红水平分支恒星的对比 | 第28-30页 |
2.2.1 成员星的位置和数目 | 第28-30页 |
2.2.2 金属丰度分布 | 第30页 |
2.3 金属丰度梯度 | 第30-32页 |
2.4 速度分布 | 第32-33页 |
2.4.1 在相空间的速度分布 | 第32-33页 |
2.4.2 在∧_☉-Vgsr空间的速度分布 | 第33页 |
2.5 星流上一个可能的新分支 | 第33-36页 |
2.5.1 光谱确定一个已知的分支 | 第33-34页 |
2.5.2 确认一个新的分支 | 第34-36页 |
2.6 讨论 | 第36-40页 |
2.6.1 银河系晕星的污染 | 第36页 |
2.6.2 对比trailing臂中我们的样本和恒星计数法得到的样本 | 第36-40页 |
第三章 室女座星团 | 第40-46页 |
3.1 室女座星团简介 | 第40-41页 |
3.2 室女座星团中恒星的动力学和化学丰度 | 第41-43页 |
3.3 室女座星团中的子结构与人马矮星系星流的关系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4.1 总结 | 第46页 |
4.2 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54页 |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4页 |
硕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