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

中原地区夏代族群迁徙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阐释与界定第10-13页
        一、相关概念的阐述第10-11页
        二、时空范围的限定第11页
        三、夏代族群文化第11-13页
    第二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3-15页
        一、研究历史第13-14页
        二、研究现状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第15-16页
        一、研究目的第15页
        二、研究意义第15页
        三、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族群迁徙的态势第16-51页
    第一节 夏族群的迁徙第16-31页
        一、活动中心的迁移第16-20页
        二、政治中心的迁移第20-21页
        三、夏族群的大规模外迁第21-31页
    第二节 东夷族群的迁入第31-40页
        一、新砦期的东方因素遗存第31-33页
        二、对豫东的占据第33-36页
        三、对夏腹地的渗透第36-40页
    第三节 商族群的迁入第40-46页
        一、对豫东的占据第40-43页
        二、进入郑州地区第43-45页
        三、进入伊洛地区第45-46页
    第四节 齐家族群的迁入第46-51页
第三章 族群迁徙的原因第51-56页
    第一节 自然原因第51-53页
        一、气候变化第51-52页
        二、伊洛环境第52-53页
    第二节 政治原因第53-54页
        一、战乱时期第53页
        二、和平时期第53-54页
    第三节 军事原因第54-56页
        一、军事扩张第54-55页
        二、军事战败第55页
        三、军事调动、驻守第55-56页
第四章 族群迁徙的特点第56-61页
    第一节 频繁性与留守性第56-57页
        一、频繁性第56页
        二、留守性第56-57页
    第二节 与军事势力的强弱密切相关第57-58页
        一、夏族的扩张与收缩第57页
        二、东夷族群的西向发展第57-58页
        三、殷革夏命第58页
    第三节 比邻而居和交互式迁徙第58-61页
        一、比邻而居第59页
        二、交互式迁徙第59-61页
第五章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至西周玉人研究
下一篇:儿童急性白血病血清Hepcidin的表达及其与铁代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