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河口及近岸海域油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油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综述第12-17页
        1.2.1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概念及评价流程第12-14页
        1.2.2 油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7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21页
第2章 油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区域概况第21-37页
    2.1 研究区域地理概况第21-25页
        2.1.1 自然条件概况第22页
        2.1.2 社会经济概况第22-25页
    2.2 海洋环境调查第25-33页
        2.2.1 调查时间、站位第25-26页
        2.2.2 样品采集与测定第26-27页
        2.2.3 水质化学要素调查结果第27-31页
        2.2.4 沉积物要素现状调查第31-32页
        2.2.5 生物环境现状调查第32-33页
    2.3 承灾体分析第33-34页
    2.4 致灾因子分析第34-37页
第3章 河口及近岸油污染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第37-46页
    3.1 油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第37页
    3.2 筛选评价因子第37页
    3.3 油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7-38页
    3.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第38-42页
        3.4.1 层析分析法第38-41页
        3.4.2 专家打分法第41-42页
    3.5 GIS空间分析技术第42-46页
第4章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第46-61页
    4.1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分级第46-56页
        4.1.1 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第46-47页
        4.1.2 石油类指标第47-49页
        4.1.3 有机物指标第49-50页
        4.1.4 海洋生物指标第50-53页
        4.1.5 环境敏感目标第53-56页
    4.2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6-57页
    4.3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方法第57-59页
        4.3.1 承灾体脆弱性指数计算第57-58页
        4.3.2 承灾体指标赋值第58页
        4.3.3 承灾体脆弱性等级划分第58-59页
    4.4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结果第59-61页
第5章 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第61-69页
    5.1 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指标分级第61-65页
    5.2 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5页
    5.3 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方法第65-66页
        5.3.1 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指数第65页
        5.3.2 致灾因子指标赋值第65-66页
        5.3.3 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划分第66页
    5.4 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结果第66-69页
第6章 河口及近岸油污染风险综合评价第69-72页
    6.1 油污染风险等级划分第69页
    6.2 油污染风险评价模型第69页
    6.3 油污染风险评价等级划分第69-70页
    6.4 河口及近岸油污染风险综合评价结果第70-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结论第72-73页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A 河口及近岸油污染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分析专家调查问卷第78-83页
附录B yaahp计算结果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海滨地貌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环境友好型抗菌织物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