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无线网络优化平台数据采集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GSM技术与无线网络优化 | 第14-26页 |
2.1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 第14-15页 |
2.2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 第15-19页 |
2.2.1 GSM系统的基本特点 | 第15-16页 |
2.2.2 GSM系统的构成 | 第16-17页 |
2.2.3 基站子系统(BSS) | 第17页 |
2.2.4 移动台/移动用户(MS) | 第17页 |
2.2.5 网络与交换子系统(NSS) | 第17-19页 |
2.2.6 操作与维护子系统(OSS) | 第19页 |
2.3 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 第19-22页 |
2.3.1 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2.3.2 网络优化的目的 | 第20页 |
2.3.3 网络优化前提条件 | 第20-21页 |
2.3.4 网络优化的过程 | 第21-22页 |
2.4 传统无线网络优化方法 | 第22-23页 |
2.4.1 传统无线网络优化分析流程 | 第22-23页 |
2.4.2 传统无线网络优化特点与不足 | 第23页 |
2.5 无线网络优化平台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2.6 数据采集模块在无线网络优化中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第3章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26-46页 |
3.1 模块结构 | 第26-35页 |
3.2 基础数据采集解析子模块设计 | 第35-36页 |
3.2.1 模块功能 | 第35页 |
3.2.2 模块输入 | 第35页 |
3.2.3 模块输出 | 第35页 |
3.2.4 模块设计 | 第35-36页 |
3.3 性能数据采集解析子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3.3.1 模块功能 | 第36-37页 |
3.3.2 模块输入 | 第37页 |
3.3.3 模块输出 | 第37页 |
3.3.4 模块设计 | 第37页 |
3.4 无线参数采集解析子模块设计 | 第37-39页 |
3.4.1 模块功能 | 第38页 |
3.4.2 模块输入 | 第38页 |
3.4.3 模块输出 | 第38页 |
3.4.4 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3.5 MR原始数据采集子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3.5.1 模块功能 | 第39页 |
3.5.2 模块输入 | 第39页 |
3.5.3 模块输出 | 第39页 |
3.5.4 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3.6 MR原始数据解析子模块设计 | 第40-43页 |
3.6.1 模块功能 | 第40-41页 |
3.6.2 模块输入 | 第41页 |
3.6.3 模块输出 | 第41-43页 |
3.6.4 模块设计 | 第43页 |
3.7 MR汇总统计子模块设计 | 第43-46页 |
3.7.1 模块功能 | 第44页 |
3.7.2 模块输入 | 第44页 |
3.7.3 模块输出 | 第44页 |
3.7.4 模块设计 | 第44-46页 |
第4章 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 第46-60页 |
4.1 基础数据采集解析子模块的实现 | 第46-48页 |
4.2 性能数据采集解析子模块的实现 | 第48-50页 |
4.3 无线参数采集解析子模块的实现 | 第50-52页 |
4.4 MR数据采集子模块的实现 | 第52-53页 |
4.5 MR原始数据解析子模块的实现 | 第53-56页 |
4.6 MR统计汇总子模块的实现 | 第56-60页 |
第5章 采集数据在无线网络优化的评估与分析 | 第60-72页 |
5.1 数据管理 | 第60-61页 |
5.2 网络评估分析 | 第61-69页 |
5.2.1 网络覆盖评估 | 第61-62页 |
5.2.2 语音质量评估 | 第62-63页 |
5.2.3 网络干扰水平评估 | 第63-64页 |
5.2.4 过覆盖小区比例评估 | 第64-65页 |
5.2.5 弱覆盖小区比例评估 | 第65-66页 |
5.2.6 链路不平衡小区比例评估 | 第66-67页 |
5.2.7 干扰小区比例评估 | 第67-68页 |
5.2.8 质量差小区比例评估 | 第68-69页 |
5.3 小区优化分析 | 第69-72页 |
5.3.1 深度覆盖分析 | 第69页 |
5.3.2 功率控制参数分析 | 第69-70页 |
5.3.3 最佳频率评估 | 第70-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2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