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红壤产多糖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多样性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第一节 多糖的研究概述第11-15页
        1. 多糖的概念第11页
        2. 多糖的分类第11-12页
        3.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功能和生理活性第12-13页
        4. 产胞外多糖菌的微生物多样性第13-15页
    第二节 产多糖微生物与土壤结构类型的关系第15-19页
        1. 土壤团聚体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2. 目前土壤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第16-17页
        3. 产多糖微生物在土壤团聚体中的作用第17页
        4. 微生物在土壤结构改造中的作用第17-19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产多糖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多样性分析第21-47页
    1. 材料第21-23页
        1.1 材料与设备第21-23页
            1.1.1 材料来源第21页
            1.1.2 试剂第21-22页
            1.1.3 培养基第22页
            1.1.4 仪器设备第22-23页
    2. 方法第23-27页
        2.1 产胞外多糖细菌的分离第23页
        2.2 高效产胞外多糖菌株的筛选第23-24页
            2.2.1 菌种的活化第23页
            2.2.2 扩大培养第23页
            2.2.3 多糖含量的测定第23-24页
        2.3 高效产胞外多糖菌的种属鉴定第24-26页
            2.3.1 高效产胞外多糖细菌DNA的提取第24-25页
            2.3.2 高效产胞外多糖细菌提取的DNA样本的检测第25页
            2.3.3 16S rDNA基因PCR扩增第25-26页
            2.3.4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第26页
            2.3.5 测序第26页
        2.4 高效产胞外多糖菌的生物学特性鉴定第26-27页
            2.4.1 高效产多糖菌株菌落的形态学特征第26页
            2.4.2 pH值对高效产多糖菌生长的影响第26页
            2.4.3 温度对高效产多糖菌生长的影响第26页
            2.4.4 渗透压对对高效产多糖菌生长的影响第26页
            2.4.5 抗生素对高效产多糖菌生长的影响第26-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41页
        3.1 产胞外多糖细菌的筛选第27-29页
            3.1.1 产胞外多糖细菌的分离第27页
            3.1.2 产多糖细菌产多糖能力的分析第27-29页
        3.2 高效产多糖菌形态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分析第29-41页
            3.2.1 高效产胞外多糖细菌菌体菌落形态学特征第29-30页
            3.2.2 高效产胞外多糖细菌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30-34页
            3.2.3 高效产胞外多糖细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第34-41页
    4. 讨论第41-44页
        4.1 菌种的筛选第41-42页
        4.2 高效菌株对环境的适应性意义第42-43页
        4.3 产多糖菌的生物多样性第43-44页
    5.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三章 碳氮源对高效产多糖菌多糖合成能力的影响第47-55页
    1. 材料第47-48页
        1.1 材料与设备第47-48页
            1.1.1 材料来源第47页
            1.1.2 试剂第47页
            1.1.3 培养基第47-48页
            1.1.4 仪器设备第48页
    2. 方法第48-49页
        2.1 菌种的活化第48页
        2.2 扩大培养第48页
        2.3 多糖含量的测定第48-49页
            2.3.1 胞外多糖的提取第48-49页
            2.3.2 制作标准曲线第49页
        2.4 样品含量测定第4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3.1 产多糖细菌产多糖能力的分析第49-52页
            3.1.1 多糖测定的标准曲线第50页
            3.1.2 胞外多糖测定结果及分析第50-52页
    4. 讨论第52-53页
    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全文结论和展望第55-57页
    1. 全文结论第55页
    2. 研究展望第55-57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附录第65-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及组织培养及组培苗生长营养调控研究
下一篇:辣椒疫霉生防菌A14的筛选、特性研究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