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7页 |
1. 引言 | 第17-19页 |
2. | 第19-100页 |
2.1 第一部 分理论探讨 | 第19-28页 |
2.1.1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理病理认识 | 第19-21页 |
2.1.2 肠道菌群失调与抗生素滥用 | 第21-22页 |
2.1.3 肠道菌群失调与过敏性哮喘 | 第22页 |
2.1.4 过敏性哮喘、肠道菌群失调治疗现状 | 第22-23页 |
2.1.5 关于“肺肠病治”理论研究及运用 | 第23-24页 |
2.1.6 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 | 第24-27页 |
2.1.7 研究假说 | 第27页 |
2.1.8 实验路线 | 第27-28页 |
2.2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28-100页 |
2.2.1 “肺肠合治”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并过敏性哮喘及对TGF-β1/Smad3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的研究 | 第28-70页 |
2.2.1.1 实验材料 | 第28-33页 |
2.2.1.1.1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2.1.1.1.2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2.1.1.1.3 主要试剂 | 第29-33页 |
2.1.1.1.3.1 主要试剂来源 | 第29-31页 |
2.1.1.1.3.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1-33页 |
2.2.1.2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2.2.1.2.1 动物模型构建 | 第33-34页 |
2.2.1.2.2 药物剂量设计 | 第34-35页 |
2.2.1.2.3 给药方法 | 第35-36页 |
2.2.1.3 实验标本采集 | 第36页 |
2.2.1.4 检测方法 | 第36-43页 |
2.2.1.4.1 各组实验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 第36-37页 |
2.2.1.4.2 大鼠呼吸功能测定 | 第37页 |
2.2.1.4.3 血细胞的HE染色及分类计数 | 第37页 |
2.2.1.4.4 BALF细胞HE染色及分类计数 | 第37-38页 |
2.2.1.4.5 肺、肠组织病理切片 | 第38页 |
2.1.1.4.6 大鼠肠道菌群检查 | 第38-39页 |
2.2.1.4.7 ELISA检测BALF、肠黏液的sIgA | 第39-40页 |
2.2.1.4.8 ELISA检测IL-17、IFN-γ和IL-4、TGF-β1 水平 | 第40页 |
2.2.1.4.9 RT-PCR检测GATA-3、T-bet、TGF-β1、Smad3的mRNA | 第40-43页 |
2.2.1.5 数据统计 | 第43页 |
2.2.1.6 实验结果 | 第43-57页 |
2.2.1.6.1 实验大鼠一般情况 | 第43页 |
2.2.1.6.2 大鼠呼吸功能 | 第43-44页 |
2.2.1.6.3 血细胞的HE染色及分类计数 | 第44-45页 |
2.2.1.6.4 BALF的HE染色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 | 第45-46页 |
2.2.1.6.5 肺、肠组织病理切片 | 第46-49页 |
2.2.1.6.6 大鼠肠道细菌学检查 | 第49-50页 |
2.2.1.6.7 BALF、肠黏液的sIgA检测 | 第50-51页 |
2.2.1.6.8 BALF细胞内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 | 第51-52页 |
2.2.1.6.9 血清及BLAF中IL-17、TGF-β1水平 | 第52-54页 |
2.2.1.6.10 肺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3和T-bet的mRNA表达水平 | 第54-56页 |
2.2.1.6.11 肺、肠组织中TGF-β1、Smad3的mRNA表达水平 | 第56-57页 |
2.2.1.7 讨论 | 第57-70页 |
2.2.1.7.1 肠道菌群失调并过敏性哮喘模型构建 | 第57-59页 |
2.2.1.7.2 肠道菌群失调并过敏性哮喘模型评价 | 第59-63页 |
2.2.1.7.3 “肺肠合治”方加味升降散加减方散的选用 | 第63-64页 |
2.2.1.7.4 肺肠合治法对肠道菌群失调并过敏性哮喘大鼠治疗效果分析 | 第64-66页 |
2.2.1.7.5 “肺肠合治”对肠道菌群失调并过敏性哮喘大鼠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 第66-67页 |
2.2.1.7.6 妈咪爱加氨茶碱对肠道菌群失调并过敏性哮喘大鼠 | 第67-70页 |
2.2.2 “肺肠合治”“治肠”“治肺”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并过敏性哮喘及对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的比较研究 | 第70-100页 |
2.2.2.1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2.2.2.1.1 实验动物 | 第71页 |
2.2.2.1.2 主要仪器 | 第71页 |
2.2.2.1.3 主要试剂 | 第71页 |
2.2.2.2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2.2.2.2.1 动物模型构建 | 第71页 |
2.2.2.2.2 给药设计 | 第71-72页 |
2.2.2.2.3 给药方法 | 第72-73页 |
2.2.2.3 实验标本采集 | 第73页 |
2.2.2.4 检测方法 | 第73-77页 |
2.2.2.4.1 大鼠一般情况 | 第73页 |
2.2.2.4.2 大鼠呼吸功能 | 第73页 |
2.2.3.4.3 血细胞的分类计数 | 第73页 |
2.2.2.4.4 BALF细胞分类计数 | 第73页 |
2.2.2.4.5 肺、肠组织病理切片 | 第73页 |
2.2.2.4.6 大鼠肠道细菌学检查 | 第73-74页 |
2.2.2.4.7 ELISA检测BALF、肠黏膜的sIgA | 第74页 |
2.2.2.4.8 ELISA检测IFN-γ、IL-4、IL-17、TGF-β1 | 第74页 |
2.2.2.4.9 RT-PCR检测TGF-β1、Smad3、Smad4、Smad7的mRNA表达水平 | 第74-77页 |
2.2.2.5 数据统计 | 第77页 |
2.2.2.6 实验结果 | 第77-91页 |
2.2.2.6.1 各组实验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 第77页 |
2.2.2.6.2 大鼠呼吸功能测定 | 第77-78页 |
2.2.2.6.3 血细胞分类计数 | 第78-79页 |
2.2.2.6.4 BALF的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 | 第79-80页 |
2.2.2.6.5 肺、肠组织病理切片 | 第80-82页 |
2.2.2.6.6 大鼠肠道细菌学检查 | 第82-83页 |
2.2.2.6.7 BALF、肠黏液的sIgA水平 | 第83-84页 |
2.2.2.6.8 血清及BLAF中IL-17、TGF-β1水平 | 第84-86页 |
2.2.2.6.9 BALF细胞的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 | 第86-87页 |
2.2.2.6.10 肺、肠组织中TGF-β1、Smad3、4、7表达水平 | 第87-91页 |
2.2.2.7 讨论 | 第91-100页 |
2.2.2.7.1 治法方药的选择 | 第92-93页 |
2.2.2.7.2 肺肠合治、治肺、治肠法比较 | 第93-100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创新性与特色 | 第101-10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1页 |
附录 | 第111-114页 |
综述 | 第11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附表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