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河道非饱和带现场入渗试验及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8页 |
1.2.1 非饱和水分入渗 | 第12-15页 |
1.2.2 非饱和入渗模型 | 第15-18页 |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4 本次研究的创新 | 第20-22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2-30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26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2.1.2 气象条件 | 第22-25页 |
2.1.3 水文 | 第25-26页 |
2.2 区域地质条件 | 第26-30页 |
2.2.1 地层岩性 | 第26页 |
2.2.2 地形地貌 | 第26-27页 |
2.2.3 流域含水层的划分 | 第27-30页 |
第3章 传感器标定与砂样分析 | 第30-40页 |
3.1 FDR水分传感器标定 | 第30-33页 |
3.2 粒度分析 | 第33-35页 |
3.3 土壤容重 | 第35-37页 |
3.4 土粒密度 | 第37-38页 |
3.5 渗透系数 | 第38-40页 |
第4章 季节性河流野外垂向入渗试验 | 第40-52页 |
4.1 改进双环入渗可视化试验装置 | 第40-42页 |
4.2 试验场地的选择 | 第42页 |
4.3 试验装置和方法 | 第42-45页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4.4.1 体积含水率 | 第45-48页 |
4.4.2 入渗速率 | 第48-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季节性河流野外二维非饱和入渗试验研究 | 第52-62页 |
5.1 试验装置和方法 | 第52-54页 |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5.2.1 体积含水率 | 第54-57页 |
5.2.2 入渗速率 | 第57-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河流入渗的数值模拟 | 第62-88页 |
6.1 土壤水分运动方程 | 第62-65页 |
6.2 控制方程及定解条件 | 第65-66页 |
6.2.1 控制方程 | 第65页 |
6.2.2 定解条件 | 第65-66页 |
6.3 软件介绍 | 第66-67页 |
6.4 一维非饱和入渗模拟 | 第67-76页 |
6.5 二维非饱和入渗模拟 | 第76-8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