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论文

大兴安岭特可赉尔山地区落马湖岩群嘎拉山岩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初探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选题依据第10页
    1.2 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第10-12页
        1.2.1 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第10-11页
        1.2.2 存在问题第11-12页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第12页
        1.3.1 技术路线第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第12-1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4-29页
    2.1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第14-15页
        2.1.1 交通位置第14-15页
        2.1.2 自然地理概况第15页
    2.2 地层第15-21页
        2.2.1 落马湖岩群嘎拉山岩组第16-21页
        2.2.2 奥陶-泥盆系海相沉积地层第21页
        2.2.3 上二叠统陆相地层第21页
        2.2.4 中生界陆相火山—沉积地层第21页
        2.2.5 新生界第21页
    2.3 侵入岩第21-24页
        2.3.1 晚奥陶世侵入岩第22-23页
        2.3.2 晚泥盆-早石炭世侵入岩第23-24页
        2.3.3 早二叠世侵入岩第24页
        2.3.4 晚侏罗-早白垩世侵入岩第24页
        2.3.5 脉岩第24页
    2.4 火山岩第24-26页
    2.5 变质岩第26-27页
    2.6 地质构造第27-29页
第3章 嘎拉山岩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第29-49页
    3.1 嘎拉山岩组地质特征第29-33页
    3.2 嘎拉山岩组岩石学特征第33-40页
        3.2.1 片岩类第35-37页
        3.2.2 变粒岩类第37-39页
        3.2.3 片麻岩类第39页
        3.2.4 角闪岩类第39-40页
    3.3 嘎拉山岩组地球化学特征第40-43页
        3.3.1 主量元素特征第40-41页
        3.3.2 稀土元素特征第41-42页
        3.3.3 微量元素特征第42-43页
    3.4 原岩恢复第43-49页
        3.4.1 地质产状及岩相学方法第43-46页
        3.4.2 岩石化学方法第46-49页
第4章 嘎拉山岩组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第49-55页
    4.1 特征变质矿物及共生组合特征第49-54页
        4.1.1 特征变质矿物第49-53页
        4.1.2 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第53-54页
    4.2 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第54页
    4.3 变质带和变质相第54页
    4.4 变质作用第54-55页
第5章 嘎拉山岩组时代初探第55-58页
第6章 嘎拉山岩组构造环境分析第58-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作者简介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左大扬气河金矿床地质特征及远景评价
下一篇:新林—塔源一带蛇绿混杂岩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