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1-16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第11页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1-12页 |
2 随机方案 | 第12页 |
2.1 随机分组的产生 | 第12页 |
2.2 隐蔽分组 | 第12页 |
3 干预方法 | 第12-13页 |
3.1 试验组 | 第12-13页 |
3.2 对照组 | 第13页 |
3.3 治疗时间 | 第13页 |
4 疗效性指标 | 第13-14页 |
4.1 临床疗效评价 | 第13页 |
4.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 第13页 |
4.3 颈椎功能评价 | 第13-14页 |
5 统计学分析 | 第14页 |
5.1 数据管理 | 第14页 |
5.2 数据分析 | 第14页 |
6 质量控制 | 第14页 |
7 受试者招募 | 第14-15页 |
8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第16-19页 |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第16页 |
2 基线分析 | 第16-17页 |
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第17页 |
4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比较 | 第17页 |
5 治疗一个疗程后,颈椎肌力及颈部位置觉比较 | 第17-18页 |
6 不良事件情况统计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19-27页 |
1 青年颈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与特点 | 第19-20页 |
2 颈椎病与督脉阳气的关系 | 第20页 |
3 颈椎病与颈部肌力的关系 | 第20-21页 |
4 颈椎病与颈部位置觉变化的关系 | 第21-22页 |
5 使用艾灸及选穴的依据 | 第22-23页 |
6 研究结果讨论 | 第23-25页 |
6.1 颈椎导引操改善颈部肌力与位置觉的机理探析 | 第23-24页 |
6.2 艾灸督脉四穴改善颈部肌力与位置觉的机理探析 | 第24-25页 |
7 研究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8 不良事件分析与处理 | 第26-27页 |
不足及展望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附录 | 第31-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文献综述 | 第35-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作者简历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