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互联网金融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一、促进金融创新 | 第7-8页 |
二、盘活民间资本 | 第8页 |
三、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和阳光化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8-1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 | 第10-15页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概述 | 第10-11页 |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 第10页 |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风险 | 第11-13页 |
一、经营主体风险 | 第11-12页 |
二、法律合规风险 | 第12页 |
三、技术操作风险 | 第12页 |
四、市场流动风险 | 第12-13页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方式 | 第13-15页 |
一、严格依法监管 | 第13页 |
二、合理和适度监管 | 第13-14页 |
三、审慎监管 | 第14页 |
四、全方位持续监管 | 第14页 |
五、高效监管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宁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宁夏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一、本外地平台基本信息 | 第15-17页 |
二、本外地平台业务情况分析 | 第17-19页 |
三、本外地平台小结 | 第19页 |
第二节 宁夏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 第19-22页 |
一、现有法律法规 | 第19-21页 |
二、监管部门的行动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宁夏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22-33页 |
第一节 国内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22-29页 |
一、国内互联网金融问题的现状 | 第22-23页 |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问题平台的数据 | 第23-26页 |
三、国内互联网金融平台其他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四、国内互联网金融问题平台安全与高危数据指标 | 第28-29页 |
五、国内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与问题小结 | 第29页 |
第二节 宁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问题 | 第29-31页 |
一、注册时间短 | 第29页 |
二、注册资本金少 | 第29-30页 |
三、平台取名存疑 | 第30页 |
四、业务范围小 | 第30页 |
五、收益率高,存在风险 | 第30页 |
六、宁夏本地互联网金融平台多数在高危区域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宁夏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 | 第31-33页 |
一、监管主体缺位 | 第31页 |
二、行业发展不清晰 | 第31-32页 |
三、监管不到位 | 第32页 |
四、无“死后遗书”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宁夏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 | 第33-38页 |
第一节 宁夏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 第33-35页 |
一、宁夏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目标 | 第33页 |
二、宁夏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路 | 第33页 |
三、宁夏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 | 第33-34页 |
四、宁夏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特殊性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宁夏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的确立 | 第35-36页 |
一、宁夏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 | 第35页 |
二、宁夏互联网金融平台成立环节的监管 | 第35页 |
三、宁夏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环节的监管 | 第35页 |
四、宁夏互联网金融平台死后环节的监管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宁夏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 | 第36-38页 |
一、确定监管主体 | 第36页 |
二、明确行业发展 | 第36页 |
三、落实监管政策 | 第36-37页 |
四、建立“死后遗书”制度 | 第37-3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个人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