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安装SMA-滚珠隔震支座的框架结构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第12-15页
     ·研究的背景第12-14页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4-15页
   ·隔震技术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第15-19页
     ·隔震技术原理第15-17页
       ·研究现状第17-19页
   ·隔震结构的性能和效果第19-20页
   ·隔震结构的适用性第20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SMA-滚动隔震装置与框架整体理论分析第22-36页
   ·SMA材料性能第22-25页
     ·形状记忆效应第22-23页
     ·超弹性特性第23-24页
     ·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第24页
     ·高阻尼特性第24-25页
     ·电阻特性第25页
   ·SMA Brinson本构模型第25-28页
   ·SMA隔震装置研究第28-29页
   ·滚球隔震支座设计第29-32页
     ·滚球与承接板接触应力计算第29-30页
     ·承接板厚度校核计算第30-31页
     ·摩擦系数对隔震结构动力特性影响第31页
     ·承接板凹槽半径R的选定第31-32页
   ·隔震框架结构整体动力分析第32-33页
   ·小结第33-36页
第3章 安装SMA—滚珠隔震支座框架试验研究第36-58页
   ·试验目的第36页
   ·试验简介第36-42页
     ·试验试件第36-37页
     ·试件的安装固定第37-40页
     ·加载装置及数据采集系统第40页
     ·试验工况第40-42页
     ·自由振动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2-49页
       ·隔震支座对框架基本自振周期影响第42-44页
     ·隔震支座对框架阻尼比影响第44-46页
     ·隔震支座对框架峰值加速度影响第46-49页
   ·正弦稳态激振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9-56页
     ·不同支座形式对隔震性能影响第49-51页
     ·加载位移幅值对隔震性能的影响第51-53页
     ·加载频率对隔震性能的影响第53-54页
     ·SMA—滚球隔震支座对框架抗震性能影响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隔震体系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8-74页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第58-59页
     ·ANSYS软件的技术特点第58-59页
     ·ANSYS软件的结构分析功能第59页
     ·模型单元的选取第59-61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型单元的选取第59-60页
     ·隔震支座模型单元的选取第60-61页
     ·钢球与钢板接触单元的选取第61页
   ·模型的本构关系第61-63页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第61-62页
     ·钢材的本构关系第62-63页
   ·单质点隔震体系结构的动力分析第63-66页
     ·动力分析模型第63-64页
     ·隔震结构位移反应分析第64-66页
   ·多质点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第66-70页
     ·多质点隔震动力分析模型第66-67页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第67-68页
     ·系统刚度矩阵第68页
     ·系统质量矩阵第68-69页
     ·阻尼矩阵第69-70页
   ·隔震层刚度和阻尼的确定方法第70-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地震激励对隔震结构的影响第74-92页
   ·地震波的选择和调整第74-77页
     ·工程概况第77-78页
   ·确定模型材料属性第78-82页
       ·混凝土单元材料属性第78-80页
       ·混凝土中钢筋的材料属性第80-82页
   ·ANSYS模型建立第82-86页
     ·未隔震框架结构的ANSYS模型第82-83页
     ·滚珠隔震框架结构的ANSYS模型第83-86页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86-91页
     ·模态分析第86页
     ·时程分析第86-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92-94页
   ·结论第92-93页
   ·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8-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R-EPS模块复合保温剪力墙竖向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下一篇:钢板—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