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基本理论 | 第17-23页 |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理论研究 | 第17-20页 |
·金融产品与服务界定 | 第17-19页 |
·金融创新理论 | 第19-20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0-23页 |
·交易成本 | 第20-21页 |
·农村金融机构交易成本 | 第21-23页 |
3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供给分析 | 第23-39页 |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跟降低交易成本的关系 | 第24-26页 |
·创新降低需求者交易成本 | 第24-25页 |
·创新降低供给者交易成本 | 第25-26页 |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需求分析 | 第26-30页 |
·农户特征与创新需求 | 第26-28页 |
·农业现代化与创新需求 | 第28-30页 |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存在问题 | 第30-32页 |
·泰安市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内部因素 | 第32-34页 |
·创新收益激励 | 第32-33页 |
·创新供给的人才激励 | 第33-34页 |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环境供给 | 第34-39页 |
·制度环境 | 第34-35页 |
·政策环境 | 第35-36页 |
·信用环境 | 第36-38页 |
·监管环境 | 第38-39页 |
4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途径 | 第39-53页 |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原则 | 第39页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原则 | 第39页 |
·需求适应原则 | 第39页 |
·成本覆盖原则 | 第39页 |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抵押机制类创新路径探讨 | 第39-42页 |
·抵押方式甄别逆向选择 | 第40-41页 |
·抵押方式解决道德风险 | 第41-42页 |
·抵押品创新 | 第42页 |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支付结算类创新路径探讨 | 第42-47页 |
·支付结算工具 | 第42-43页 |
·创新的结算类产品和服务的效用 | 第43页 |
·农村支付结算类产品与服务创新现状 | 第43-45页 |
·案例 | 第45-47页 |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联保增信类创新路径探讨 | 第47-48页 |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信用担保机制类创新路径探讨 | 第48-50页 |
·订单农业担保方式与交易成本 | 第48-49页 |
·订单农业担保方式与交易成本 | 第49-50页 |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基于农民联合的组织创新创新路径探讨 | 第50-53页 |
5 泰安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 第53-59页 |
·加强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政府支持力度 | 第53-55页 |
·财政政策支持 | 第53-54页 |
·货币政策支持 | 第54页 |
·完善监管政策 | 第54-55页 |
·提高供给意愿,加大创新力度 | 第55页 |
·加大对银行家的激励程度 | 第55页 |
·改善内部管理,激发内部员工的创新热忱和创新精神 | 第55页 |
·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55-59页 |
·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 第55-57页 |
·加快资源的流动,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 | 第57页 |
·推动资金回流强制机制执行 | 第57页 |
·构建农村金融现代支付结算通道 | 第57-58页 |
·创新风险分担机制 | 第58-59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59-61页 |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应用展望 | 第59-60页 |
·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