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府煤选择性破碎机理及其煤岩组分分离富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煤的组成和结构 | 第13-18页 |
·煤岩组成 | 第13-15页 |
·煤的物理结构和性质 | 第15-16页 |
·煤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 第16-18页 |
·煤岩组分粉碎解离特性研究 | 第18-19页 |
·煤和煤岩粉碎性质的研究 | 第18页 |
·煤岩组分解离及解离程度的研究 | 第18-19页 |
·煤岩组分分选研究 | 第19-21页 |
·重选法 | 第19-20页 |
·浮选法 | 第20-21页 |
·其他分选方法 | 第21页 |
·课题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神府煤煤岩组分特征及界面作用研究 | 第24-46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样品制备 | 第24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4-25页 |
·煤岩组分组成分析 | 第25-31页 |
·宏观煤岩分析 | 第25-26页 |
·显微煤岩类型分析 | 第26页 |
·显微煤岩组成分析 | 第26-31页 |
·煤岩组分化学组成与性质 | 第31-37页 |
·工业与元素分析 | 第31-32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5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5-37页 |
·煤岩组分物理结构与性质 | 第37-44页 |
·可磨性 | 第37-38页 |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 | 第38-40页 |
·接触角 | 第40-42页 |
·润湿热 | 第42-44页 |
·煤岩组分界面结构模型及作用机理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 神府煤选择性破碎研究 | 第46-81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样品制备 | 第46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6-47页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47-48页 |
·圆盘粉碎实验 | 第48-56页 |
·破碎磨矿特性 | 第48-52页 |
·煤岩组分解离研究 | 第52-56页 |
·球磨粉碎实验 | 第56-67页 |
·微波辐照时间对灰分分布的影响实验 | 第57-61页 |
·微波辐照时间对不同粒级产品的密度分布的影响 | 第61-67页 |
·冲击与气流粉碎实验 | 第67-76页 |
·实验设备 | 第67-68页 |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6页 |
·选择性破碎机理研究 | 第76-80页 |
·微波辅助选择性破碎机理 | 第76-78页 |
·冲击粉碎解离机理 | 第78-79页 |
·气流粉碎解离机理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4 煤岩组分重液旋流分选研究 | 第81-111页 |
·实验与结果 | 第81-94页 |
·原料制备 | 第81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81-82页 |
·物料密度组成分析 | 第82-84页 |
·显微煤岩类型分布 | 第84-86页 |
·显微煤岩组分分布 | 第86-87页 |
·可选性分析 | 第87-94页 |
·影响重液旋流分离效率的因素研究 | 第94-102页 |
·煤岩分选试验 | 第94-95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5-102页 |
·重液旋流分选场模拟及分选机理研究 | 第102-109页 |
·重液旋流分选流场模拟 | 第102-107页 |
·重液旋流分选机理 | 第107-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5 煤岩组分浮选分离研究 | 第111-144页 |
·实验部分 | 第111-116页 |
·主要仪器及药品 | 第111-112页 |
·工艺技术路线 | 第112-113页 |
·样品制备及分析 | 第113-115页 |
·结果表征方法 | 第115-116页 |
·神府煤岩浮选分离试验 | 第116-137页 |
·神府煤煤岩表面改性研究 | 第116-120页 |
·药剂选择试验 | 第120-129页 |
·单因素浮选条件实验 | 第129-134页 |
·正交试验及分析 | 第134-137页 |
·药剂作用机理研究 | 第137-142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137-13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39-140页 |
·Zeta电位测定 | 第140-141页 |
·药剂作用机理分析 | 第141-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6 结论 | 第144-145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5-146页 |
研究展望 | 第146-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3页 |
附录 | 第153-154页 |